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这两天全国多地都被雨水"盯上"了。预计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从南方的广东中东部和西南部、香港、澳门、海南岛、广西南部和西部,到福建中东部、浙江东南部、江西西部、湖南西部和南部、湖北西部、台湾岛东部,再到北方的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南部、山东中北部、河南北部,甚至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和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都有大到暴雨倾盆而下。
其中,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中西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沿海、辽宁东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雨势更是凶猛,将迎来大暴雨,海南岛西北部等地局地还可能出现特大暴雨,降雨量能达到250 - 320毫米。而且,这些降雨区域还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水量20 - 50毫米,局地可达9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还会出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日至2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7 - 9级局部10级以上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
今天(21日)白天到夜间的情况,聊城、德州南部、滨州南部、东营、济南北部、泰安西部、淄博北部和潍坊北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枣庄、临沂日照南部、烟台南部、青岛南部和威海局部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最大小时降水量六十至九十毫米,强降雨时段主要是出现在今天下午到夜间。
明天(22日),虽然降雨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但天气依旧不容小觑。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菏泽和半岛地区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间晴。
从全省平均降水量来看,此次过程可达30 - 50毫米,其中菏泽北部、济宁北部、滨州南部、东营、泰安、济南、淄博和潍坊北部降雨量将达40 - 80毫米,局部200毫米以上。
在农业生产方面,这场降雨可谓是利弊参半。适量的雨水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特别是现在正值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需求大。像玉米、大豆等作物,充足的水分能让它们茁壮成长。但降雨过多就适得其反了,低洼农田容易出现渍涝,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无法呼吸,导致作物死亡。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大风,可能会吹倒农作物,让辛苦劳作的农民们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病虫害,玉米螟、蚜虫等害虫可能大量繁殖,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挑战。
今天是2025年7月21日,正值入伏时期。入伏后的天气,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民间有"头伏有雨,伏伏有雨"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初伏这天下雨,那么整个三伏天可能雨水都比较充沛。从科学角度来看,入伏首日阴雨,可能意味着副高势力尚未完全控制该区域,冷暖空气交锋频繁,后续降水可能偏多。
但天气系统复杂多变,这些民间说法只能作为参考。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三伏天是高温作物如玉米、棉花等生长的关键阶段,既需要充足的光照,也离不开适量的雨水滋润。若伏天雨水分布均匀,不仅能避免干旱,还能促进作物顺利灌浆和生长,减少因高温干旱引发的减产风险。但如果雨水过多,就会像前面提到的,引发涝灾和病虫害。
在山东,目前水稻处于灌浆 - 成熟期,麦(油)茬水稻处于抽穗扬花 - 灌浆期,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易出现水稻灌浆期缩短,灌浆不充分,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等情况,影响产量。处于成熟期的水稻还易出现干倒。
而这次的降雨过程,对缓解高温有一定作用,但如果降雨强度和时间控制不好,也会给水稻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露天作业的农户来说,入伏后的高温、高湿及强降雨叠加,不仅要面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高温灼伤、产量受损、品质降低等多重挑战,还要注意自身安全。科学安排农事,警惕高温带来的健康与环境风险,做到"劳逸结合、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