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早已不是靠人数取胜的时代,中小学生和退休人员的身体素质、军事素养,很难适应信息化战场的高强度对抗。波兰将这类群体纳入动员计划,即便强调"自愿参与",也难免让人觉得离谱。更值得注意的是,波兰的军费开支早已突破北约成员平均水平,批量采购坦克、防空系统等重型武器,加上北约东翼前沿国家的身份能获得盟友军事援助,这场扩军备战显然有明确的针对目标--俄罗斯。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11月5日的表态毫不掩饰,称"打败俄罗斯的最佳方式,就是继续援助乌克兰,直到俄罗斯经济在战争压力下崩溃"。
波兰的激进操作背后,是历史仇怨与现实利益的双重驱动。历史上多次被灭国的伤痛,让波兰对俄罗斯始终抱有深深的戒心和敌意;而在现实层面,波兰把反俄当成了一门"生意",试图以"保护欧洲"为名,向欧盟和北约索要更多支持,甚至谋求地区领导地位。俄媒《通讯员》的评价一针见血,波兰其实是在"自己吓自己",担忧俄罗斯赢得俄乌冲突后会将矛头指向自己,这种焦虑在波罗的海三国等东欧国家中普遍存在,但如此大规模的全民动员,更像是借安全焦虑实现自身野心。

泽连斯基政府恐怕从未想过,曾经最"铁"的欧洲盟友会如此迅速地变脸。波兰一边怒斥乌克兰"不懂感恩",一边加紧扩军备战,本质上是看清了乌克兰战局的不利态势,不愿再为"盟友"牺牲自身利益,转而直接扛起反俄大旗。这种基于利益的战略转向,再次印证了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铁律。
但波兰的算盘未必能如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高调备战、公开反俄的做法,无疑会加剧东欧局势的紧张,甚至可能引火烧身。欧洲其他国家对波兰的激进政策是否认同?俄罗斯会如何回应这种针对性的军事扩张?这些问题都充满变数。更重要的是,将中小学生和退休人员卷入备战浪潮,不仅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反而可能让更多无辜者面临战争风险,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实在难以称得上明智。
乌克兰之后,波兰已然成为东欧局势的新焦点。它的每一步动作,都在牵动地区安全的敏感神经。这场由利益驱动的反俄闹剧,最终会让波兰得偿所愿,还是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