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放大招:楼龄满24年以上老房子,都按新规处理,看看咋回事

2025-02-18 20:05  头条

旧改代替棚改大拆大建以后,老房子就不在一刀切拆迁,包括预制板楼房,在新政策指导下,未达到拆迁标准的老房,将统一列入到修缮改造计划。

但毕竟预制板楼房弊端太多,人们的不变担忧是,如果不能拆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房子可能没法居住。

对此,住建部已经一锤定音,按照新的规矩,只要预制板楼房符合了相关的"要求",那么接下来或迎来拆除命运。

住建部一锤定音!预制板房符合这2项要求,或“全面拆除”

01.预制板楼房究竟有哪些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中国城市职工需要大量住房,为了加快建房进度,预制板房在中国应运而生。

到70一80年代,以上海为试点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兴建了大量五或六层楼、多采用预制的水泥板或钢结构拼接而成的住宅居民区。

不可否认,过去这种住宅确实解决了人们的住房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板楼房老化加剧,其缺点也不可忽视:

①预制板楼房的抗震性能较差!

一旦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预制板楼房的房屋结构就更容易被破坏,甚至发生整体坍塌。

当年汶川地震,灾区的预制板楼房几乎无一幸免,所以关于预制板楼房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居民所担忧的。

②很多预制板楼房已经"遍体鳞伤"

预制板楼房不仅隔音、隔热能力更差、防水性能也不足,而且由于其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相比现代商品房,预制板楼房的使用寿命也比较短。

一般10到20年左右,预制板楼房就会出现老化、生锈、裂缝、渗漏等现象,需要频繁的维修和更换。

总之。有些预子板楼房早已经被折磨的遍体鳞伤,再加上预制板本身的寿命周期较短,安全问题更是是迫在眉睫!

怎么办?

02.住建部一锤定音,还是要"拆"

预制板楼房从最初受大众欢迎,到现在几乎人人担忧,未来的结局和命运该如何?

最令人关注的是23年新规:"禁止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预制板房等不符合规范的建筑物"。

另外,根据住建部此前定调20%的老房子会面临拆迁。

预示着,只要预制板楼房满足了以下要求,拆除的希望很大!

要求一,预制板楼房经专业机构鉴定达到了危房标准

像这一类预制板楼房,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主体结构损坏,如果继续居住可能对财产及人生安全带来隐患。

基于安全考虑,这一类老房子采取拆除解决是合情合理的。

要求二,位于城市核心区的预制板楼房

住建部已经明确城中村改造面积,由原来35城扩大到300城。

这也预示着以后位于核心区的预制板楼房,只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同样有拆除机会。

03.预制板楼房为什么不全面拆除?

预制板楼房弊端多多,为何不能一刀切全拆呢?

其实,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如果对那些经鉴定并不符合危房标准的房子也进行拆除,反而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像这一类住宅,通过修缮改造以后,同样能够提高居住品质。

②拆迁也要考虑补偿因素。

据说全国共计有1.2亿栋预制板房屋。如果一刀切对它们全拆,补偿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且不说补偿款太高了,即使能够补,也会造成大量的拆迁居民拿着拆迁补偿款去周边买房,进而影响到房价市场。

而这显然与我国近年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相悖。

所以,为了稳定市场价格,不宜在短期内对预制板楼房进行集中拆除。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板楼房也会慢慢老化,全面拆除将是大势所趋。

只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不可能一刀切。

04.拆迁后如何安置的问题

目前,拆迁后的补偿方式总共有四种:

第一,原拆原建,就是老房子居民先搬出来租房住一段时间,等到新房在老房原址上建成,大家再搬回去居住。

这种方式不仅保留了居民原有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还体现了政府对居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第二,实物安置,就是老房子居民被当地安置到新的房子里。

这样就可以免除在外租房的过渡阶段的麻烦,可以直接搬入新家居住。

第三种,货币安置。就是咱们常听说的,给予拆迁居民一定的现金补偿,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周边地区的商品房。

第四种,房票安置。也就是用房票来买房,抵扣相应的房款,而且"房源池"一般多为开发商暂时没卖掉的新建商品房。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拆迁居民的住房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