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理想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乘龙卡车称“被摆了一道”(3)

2025-08-01 10:35  澎湃新闻

卡车实际事故中,追尾与侧翻占比超70%,正面刚性对撞概率极低。东风柳汽指出,其驾驶室后移技术、四层吸能结构等专利设计,均针对追尾碰撞能量分散优化,而非理想设定的"擂台式"对撞。中汽研未回应这一场景错配问题,使测试的工程意义存疑。

二是测试透明度与数据完整性的缺失。

东风柳汽质疑理想未公开车辆状态细节,包括卡车卡扣是否固定、驾驶室锁止机构状态等。这些细节对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卡车经销商根据视频推测,驾驶室异常倾倒可能因锁止装置未激活所致。而中汽研仅确认卡车为"全新车",未披露具体配置状态或检测报告,难以排除操作因素干扰。

更不能忽略的是数据选择性呈现问题。中汽研历史上曾引发类似争议。2021年理想ONE在中保研25%偏置碰撞测试中,A柱明显弯折、乘员舱侵入严重,最终仍获"G"优秀评级,与同期测试的蔚来EC6表现差异显著却得分相同,引发外界对评级客观性质疑。

此次理想i8视频同样聚焦SUV结构完整性,却未展示卡车驾驶室内部假人损伤数据,而这恰是商用车安全的核心指标。

这场争议揭示了当前汽车安全验证的两大误区。

中汽研的"合规"声明仅说明测试符合委托方要求,但商用车安全的核心在于复杂工况下的系统防护,而非单次碰撞表现。

理想方面,则通过视觉冲击测试博取关注,却忽视卡车安全设计的底层逻辑--牺牲可更换的驾驶室结构换取司机生存空间,而这反而是工程智慧的体现。

这场测试最令人遗憾之处,在于将消费者预设为"容易被视觉冲击说服"的低智对象。安全,不是定制化测试中的"不败金身",而是车企能否坦诚回答: 我的车在真实高发事故中如何保护你? 我的技术如何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我的数据是否经得起长期场景复现?

当企业用"合规但存疑"的测试代替这些答案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消费者认知能力的轻视。安全没有捷径,敬畏方能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