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一夜大改?土地承包整省试点来了!

2025-05-16 20:49  头条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文件关于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部分要求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指出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

我国土地二轮延包今年将进入集中到期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到2027年,这也说明我国土地承包延包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二轮承包将于近几年陆续集中到期,之后就将面临新一轮土地的如何承包问题。那么根据今年的一号文件和国家对新一轮土地承包的整体政策,接下来新一轮土地将如何进行承包?新增人口会不会在新一轮土地承包中新分得土地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延包30年,试点先行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2024年安徽、湖南和广西已经开始整省延包试点工作。比如安徽省截止去年9月底,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农户437.1万户,共签订土地承包延包合同416.2万份,相当于当年土地承包到期农户总数的95.2%。该省计划将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1200万农户的土地承包延包任务。

根据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在试点地区土地延包30年实践经验指引下,2025年将会有更多土地二轮集中到期的省份加入到整省延包试点工作中来,这标志着土地二轮延包30年工作将迅速扩面,进而带动全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陆续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延包要求:不打乱重分,总体顺延、保持稳定

国家对土地延包的整体要求是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应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

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大稳定、小调整"和"总体顺延、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农民在新一轮土地承包中将延续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在大稳定的前提下,对没有异议的农户采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对原有承包地进行顺延,土地面积不改变。

3."小调整"发挥大作用:特殊情况可调整,无地少地农民或分到土地

上面提到我国对于新一轮土地承包将采取总体顺延、保持稳定的策略,使得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但是咱们还要注意到"小调整"这三个字,虽然一号文件除了这三个字之外,对此要求没有再作过多规定,但是咱们也不可小觑这三个字的含义和力量。

去年8月份我国农业农村部在对关于第三轮土地承包解决农民有地无人、有人无地问题的建议的答复中,针对土地延包"小调整"作有重要说明:

①无地少地的新增人口。分地的条件:家庭人口增加、缺地少地且导致生活困难的。土地来源:集体预留机动地、新开垦地、依法收回地。

②调整土地。实施条件:因自然灾害毁损等特殊情形且群众普遍要求调地。调地程序: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民 主协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报乡(镇)和县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调地范围:个别农户间、依法依规、从严掌握。

4.无地农民,国家有安排

对于无地又想种地的农民,国家也已做好相关安排,比如无地农民可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租赁或加入合作社获取经营权,或依托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对于土地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情况,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明确要通过相关措施"推动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

对于不想种地,想进城发展的农民,国家也指出明路:可以进城发展,农村方面还继续保障其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权益,城市方面还将从完善进城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促进就业等公共服务,推动其在城市扎根。

5.承包耕地,成员身份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获得土地承包权利的基础。失去成员身份这意味着将失去以土地承包权利等为基础的农村权利。

目前既是土地二轮承包向新一轮承包的过渡时期,同时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档口,然而新法对于成员的界定有新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一部分人将失去集体成员资格,比如成为公务员。而还有一部分人将重获集体成员资格,比如就学、经商、务工、服役等离乡不离土的进城农民划入集体成员内。

这也意味着新法的实施,在新一轮土地承包中一部分人将失去土地承包资格。而一部分人将重获土地承包权利。而对于在外的自己,是否属于农村集体成员,目前农业农村部开发有查询平台,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进行查询。如果自己确实属于集体成员而在平台又查不到信息,请及时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反馈。

6.稳定延包有深意

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直接关联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入意愿。专家指出,频繁调整承包关系可能导致掠夺性使用土地,破坏耕地质量,威胁粮食安全。通过延长承包期,可强化农民对土地的保护责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和"退路",尤其在城镇化进程中,承包权的稳定有助于缓解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避免了因人口变动频繁调整土地引发的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长期稳定。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在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为农业机械化、数字化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土地延包30年政策的核心在于"稳中求进",既保障农民权益与粮食安全,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空间。对于无地农民问题,政策通过多元路径缓解矛盾。"大稳定、小调整"的土地延包方式将助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