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万亿成交额透视:2025年A股行情复盘与启示(2)

2025-08-27 15:54  头条

2025年一季度,外资持有A股资产总规模达2.9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重升至3.4%,较2015年1.2%的占比实现质的跨越。

更具意义的是外资结构的机构化转型:截至8月21日,261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达301.4亿元,且持仓集中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核心赛道,反映长期机构资金对A股优质资产的认可。

这种"稳定资金压舱石"的作用,与2015年市场依赖散户资金、易受情绪冲击的特征形成本质区别。

政策调控机制的迭代升级,在三次天量行情中体现得尤为清晰。

2015年行情主要依赖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如连续降准降息),缺乏风险防控与结构引导,最终因杠杆失控引发系统性风险;

2020年7月1.73万亿元成交额行情中,政策开始尝试精准导向(如专项再贷款),但重大资产重组、产业扶持等配套政策仍显滞后;

当前行情则受益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的三维政策体系:2025年"并购重组新规"落地后,半导体行业上半年并购金额达4000亿元,同比激增312%,政策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优化";

科创板增设"科创成长层",允许AI、商业航天等前沿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制度创新力度与产业适配性均创历史新高。

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是区分行情性质的核心标尺。

当前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18.21倍、沪深300市盈率12.39倍,均处于历史中低位;

而半导体板块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达87%,形成"低估值+高增长"的良性组合。

反观2015年牛市顶峰,市场整体市盈率超60倍(远超历史均值3倍以上),且90%以上题材股缺乏业绩支撑;

即便是当前美股科技股,也面临"未来12个月预期PE达30倍"的估值压力。这种估值差异,成为全球资本增配A股硬科技赛道的重要逻辑。

天量成交的历史规律提炼

复盘近十年三次典型天量行情(2015年5月、2020年7月、2024年10月),可提炼出决定行情持续性的三大核心因子--资金结构健康度、政策工具精准性、产业兑现能力,三者的组合方式直接决定市场后续走向。

资金结构健康度的核心判断指标有二:杠杆资金占比与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