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执业医师已达478.2万人,每千人拥有3.4名医生,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城镇化放缓,新医院建设减少,医生行业"供大于求"成为现实。年轻一代更清醒地意识到:学医≠稳赚,反而可能是"烧钱又烧命"的选择。
有趣的是,香港16位状元中8人选择医学,顶级医生月入百万;而内地医学却遇冷,背后是制度差异与收入分配的鸿沟。与此同时,电气、新能源、数字媒体等新兴专业因"短周期、高回报"成为新宠,折射出年轻人对职业选择的理性转向。
医学的"降温"并非行业衰落,而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对真正热爱医学的人而言,这或许是去浮躁、回归初心的契机;对高校而言,如何改革课程设置、提升职业吸引力,将成为破局关键。毕竟,医生关乎生命,但选择学医,不该是一场"被裹挟的牺牲"。
当"临床医学"从神坛跌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分数的变化,更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转变。医学的未来,需要更合理的回报体的变化,也需要年轻人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被劝学"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