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揭晓后,全国各大医学院的录取数据引发舆论风暴--临床医学,这个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专业,竟集体"爆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最低投档位次从2022年的4778名暴跌至8536名,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医学专业位次均出现断崖式下滑。更令人震惊的是,兽医专业分数竟反超临床医学,考生们用脚投票,彻底打破了医学"高冷"的刻板印象。
曾几何时,医生是"铁饭碗"的代名词: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甚至被戏称为"行走的印钞机"。
1. 长周期、低回报的"性价比崩塌"
临床医学的培养周期长达8年以上(本科5年+规培3年),而毕业后却面临"收入倒挂":同龄人已投身互联网或金融行业,年薪百万,医生却挣扎在"30万年薪上限"。更令人心寒的是,医疗反腐、集采、DRG等政策的推行,让医生的灰色收入归零,收入与付出严重失衡。
2. 职业风险与压力"压垮"年轻人
医生的工作强度堪称地狱级别:三甲医院硕士起步,博士内卷严重,熬夜、加班、医患矛盾成为常态。而一旦医保超标,轻则罚款,重则职业危机。一位医学生吐槽:"熬20年,从'金领'变成'老黄牛',谁还敢学医?"
3. 医疗资源饱和,就业前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