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铎:挑事南海、染指台海,小马科斯为何越来越过火?

2025-04-30 17: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丁铎】

近期,菲律宾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与部分域外国家军事安全合作上展现出复杂而令人担忧的政策动向。

这些动向既反映了小马科斯政府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下的心理焦虑,也暴露了其试图迎合域外势力在敏感问题上挑衅刺激中国的战略误判。同时,这也是菲律宾国内一些政客妄图通过打所谓的"中国牌"来拉抬中期选举的选情,为自身牟取政治私利。

菲律宾在铁线礁挑衅必遭反制

铁线礁位于南沙群岛北部,靠近南沙群岛中业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也是无人岛礁。4月27日,菲律宾有关人员非法登临铁线礁,中国海警执法人员依法登临查证处置,并实施主权管辖权。

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维权执法活动,旨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反制菲律宾方面非法登礁等侵权挑衅活动,同时也是坚定维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下称《宣言》)的严肃性,确保有关方不在现无人居住的铁线礁上采取居住的行动。

然而,菲律宾在国际舆论场上围绕铁线礁事态不断散布虚假信息,部分媒体随之炒作,声称中国"夺取"铁线礁,试图渲染"胁迫"叙事。铁线礁本就是中国领土,中方举措绝非外媒宣称的"占领",而是"行使和宣示主权"。

外媒使用"占领"一词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在国际法上,"占领"的对象多是他国领土或无主地,"占领"本身一般伴随着军事活动或武力使用。作为南沙群岛组成部分的铁线礁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在历史上久已确立;中国不需要"占领"铁线礁,恰恰相反,中国需要防止其他国家非法占领铁线礁。

中方人员在铁线礁上的活动是行使、维护和宣示领土主权的国家行为,和军事占领无关,在法律定性上属于执法行为。在维权执法行动中,中国海警执法员登上铁线礁进行巡查,并对菲律宾非法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视频取证。此外,海警执法员还在铁线礁展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并清理铁线礁上残留的塑料瓶、木棍和其他碎片垃圾。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洛4月24日表示,东盟与中国"在政治上致力于"在2026年前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但各方在准则适用范围、性质及与《宣言》的关系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菲律宾一方面宣称希望加快磋商进度,另一方面却频繁挑衅、升级紧张局势。

近年来,菲律宾一直试图非法占领铁线礁,但在中国有效反制下未能得逞。菲方的相关举动不仅威胁中国领土主权,也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关规定。《宣言》第五条明确规定: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过去20多年间南海保持总体和平稳定,与其他当事国没有公然新占岛礁、争端扩大苗头被有效遏制密不可分,而作为《宣言》核心条款的第五条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铁线礁事态只是菲律宾在南海挑衅闹事的一个缩影。菲律宾在海上不会占得任何实际便宜,反而会推动中国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维权执法措施。根据需要,中国可能增加海警巡逻、登临频率,必要时可以依法对菲方非法登岛人员采取驱离、管制或其他强力举措。

中国海警人员在铁线礁展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

菲律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必自焚

4月15日,菲律宾总统府文官长卢卡斯·贝萨明代表小马科斯签署新的备忘录,放宽该国与台当局官员的互动限制。1992年,菲政府发布第148号备忘录,其中规定菲政府官员赴台旅行限制及与台当局代表接触的准则。该备忘录要求访台的菲律宾官员须向菲外交部提交其旅行报告,并规定未经外交部批准和总统办公室授权,不得与任何台当局组织或机构签订任何协议。

然而,根据最新的备忘录,上述旅行限制范围将缩小至菲律宾总统、副总统、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4个职位。其他计划访台从事经济、贸易和投资事务的菲政府官员不再需要事先向菲外交部申请。

更令人担忧的是,菲律宾武装力量高级别官员先是妄言"台海有事菲律宾无法置身其外",后是透露"菲军方正与台当局商谈合作,甚至接近联合演练"。众所周知,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中菲关系的政治基础,菲律宾同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都将遭到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菲律宾在中菲关系敏感之际采取此举,妄图展示对华强硬姿态,中国更不可能容忍这种挑衅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新增的四个美国部队访问站点有明显地面对台湾海峡的战术意图,美菲"肩并肩"军演的演习地点也逐步向台海方向前移,美菲联合介入台海的指向性越来越明显。

今年的"肩并肩"军演不仅在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如期开展,还延伸至离台湾更近的巴丹群岛。该群岛中最北端的雅米岛,距台湾本岛仅142公里,距台湾的外岛兰屿更近,不到100公里,甚至比到吕宋岛的距离还要短。

红圈中为巴丹群岛,蓝圈中为兰屿

为此,在本次军演中,美军还从吕宋岛北部通过空运将多个反舰导弹发射器部署到巴丹群岛的几个岛屿上。菲律宾在军事上的冒进举措牵涉台湾海峡,甚至可以认为菲律宾为了得到美国对自己在南海问题上更多的支持,不惜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红线,以此配合美国。这是小马科斯政府异常危险的举动。

在台湾问题上,以往菲政府相对谨言慎行,但小马科斯上任后,几次三番出现消极表态和负面举动,这种蠢蠢欲动的背后可以看出美菲之间互有利益置换。

台湾海峡与南海在地理上相邻,菲律宾认为菲台军事互动可能为其提供短期战略筹码,但长远看,其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必将付出巨大代价。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国有关方面的表态足以说明,菲律宾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刺激中国,中国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必定不会手软。

菲律宾拉拢域外势力,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从菲美合作来看,菲律宾和美国日前开启的2025年"肩并肩"年度军事演习,被外媒视为在中菲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为"保卫菲律宾进行的预演"。

"肩并肩"联演是美菲之间诸多联合演习中的"重头戏",但最近几年呈现出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

纵观二战后美菲同盟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不管是美国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谁担任美国总统,总体上对美菲同盟关系都很重视,且不断强化这一关系。

冷战结束后,虽然双方对美国在菲律宾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司法管辖权、交纳费用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博弈,但这些都是美菲同盟框架中的小问题,不会影响美菲同盟的大方向。

美国对菲律宾在军事安全领域强化合作与捆绑,其目标一方面是巩固美菲同盟关系、对中国进行牵制,另一方面也是要约束菲律宾的政治外交走向,避免菲律宾的外交决策脱离美国或与美国的战略需求出现较大偏差。

菲律宾作为东盟国家中唯一一个和美国、日本有着如此之深的战略关系的国家,东盟其他成员国对美菲军事同盟关系不断强化、并削弱东盟中心地位的关切越来越强。

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始终强调其自身的中心地位和团结一致。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体量较大的东盟成员国都在强调独立自主,菲律宾却与美国在军事安全战略上深度绑定,甚至常态化部署战略性、进攻性武器,而菲律宾事实上并没有这种需求。这一行为的结果便是马尼拉将自己绑到美国战车上,替美国火中取栗。

美国要求菲律宾要在台湾问题上给予配合,菲律宾则希望美国明确南海适用于美菲同盟防御条约,要给菲律宾的海上挑衅提供指导和安全保障。在此过程中,菲律宾政府不惜出卖国家自主性,换来的只是一纸虚无缥缈的安全承诺。

3月2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能代号"与美国海军驱逐舰"肖普号"、菲律宾海军护卫舰"黎刹号"在南海举行联合巡逻。 X

从菲日合作来看,日本首相石破茂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马尼拉举行会谈时确认,两国政府将启动情报共享协议的讨论,还同意就签署物品劳务相互提供协定进行谈判,以简化共享防务物资的过程,推动举行联合演习。

这不仅是日本在亚洲的首份此类协定,也标志着菲律宾在安全领域向域外力量进一步开放。显然,日本以此寻求向菲律宾出口更多的防卫装备,并且在情报、通信和联合军演等方面加强合作,试图借菲律宾之手提升对南海和台湾海峡的监视能力。

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本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菲律宾和日本举行了外交和防卫部长"2+2会谈",签署了便于自卫队和菲军相互往来的《互惠准入协定》,两国关系已带有"准同盟"色彩,双方都有意通过搭建安全防务合作框架来加快这一趋势。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明确表示,加强与位于战略要冲的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优先事项之一。

与之呼应的是,今年日本首次参与美菲"肩并肩"演习,与美菲部队联合进行海上拦截和反潜训练。日本强调"自由开放的印太",与美国立场保持一致,可能将菲律宾推向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

一方面,日本近年来积极推进"印太战略",寻求在东南亚扩大影响力,而菲律宾因其地理位置和对华矛盾成为其理想伙伴。双方在南海的"共同关切"为合作提供了契机,也使菲律宾更深地嵌入美日同盟体系。

另一方面,小马科斯称日本支持其"以实力与诚信实现和平",但这种"实力"更多依赖外部输入,而非菲律宾自身能力。菲日合作的深化在提升菲律宾军事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增加其卷入大国博弈的风险。

综观菲美、菲日关系动向,小马科斯政府通过拉拢域外力量构建安保网络的意图清晰可见,这种策略源于对中国压力的焦虑,反映其寻求国际支持以增强挑衅底气的算计。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霸权的冲击,本地区国家迫切希望加强团结协作,共护地区稳定,携手应对挑战。菲律宾在海上不时挑衅闹事,伙同域外国家大搞军事演习和所谓"联合巡逻",引入和部署战略战术武器,破坏地区战略稳定,毁坏本地区经济增长前景,公然站在地区国家的对立面,必定遭到地区国家的强烈反感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