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首飞失利,欧洲民营这张火箭入场券不好拿!(4)

2025-03-31 15:28  观察者网

那么,欧洲真有可能先于我国,掌握火箭复用技术?

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太大。

首先,多机并联只是火箭复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动力系统之外,火箭回收复用还对制导与控制、燃料管理、增压输送、防热和气动等多个领域提出了苛刻要求,它们同样是必要条件,但截至目前,欧洲还没有系统开展过以回收复用为目的的火箭飞行试验。反观我国,去年航天八院和蓝箭航天先后成功完成了10公里高度级别的火箭垂直起降试验,技术实力稳居美国以外的最高水平。

2024年9月11日,进行10公里高度飞行测试的我国蓝箭航天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

其次,商业潜力也是光谱号之类小型火箭复用的掣肘。对于商业航天公司,火箭复用只是手段,利润才是目的。火箭复用需要预留一定燃料用于着陆控制,这会削弱其入轨运力;火箭越小,被削减运力占比越高。例如美国猎鹰9号中大型火箭,复用仅造成20%左右运力损失,而类似光谱号的小火箭,复用会导致运力缩水50%以上。根据当前市场报价,这样比例的损失已经抵消火箭复用所节省的成本,得不偿失,这也难怪伊萨尔甚至没有明确计划复用光谱号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