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电磁弹射后 俄媒罗列出四大“缺陷”

2025-09-29 14:05  头条

众所周知,2025年9月22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舰航空母舰,成功完成了歼-35隐身舰载机、歼-15T舰载战斗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电磁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在国际一片赞誉声中,我们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部分俄罗斯媒体,还罗列出福建舰的所谓"四大缺陷",那么这些所谓的"缺陷"究竟站不站得住脚?

福建舰的"四大缺陷"

在短短十几年间,我们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发展到山东舰的成熟运用,再到如今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

面对如此成就,部分俄媒却总结了福建舰的"四大缺陷",分别是舰载机数量不足、电磁弹射技术有缺陷、盲目学习美国以及训练时间和可靠性不足。

这些论调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确实,每当中国有重大军事装备问世,类似的质疑声总会不时出现,关于"舰载机数量不足"的说法,俄媒称福建舰仅能搭载约40架舰载机,这实在是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根据国际上比较客观的推测,例如日本和法国媒体的分析,福建舰的舰载机总量应在50到60架之间。

这包括了歼-35和歼-15T等主战飞机、歼-15D电子战飞机、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以及一定数量的直升机,如直-9S、直-20F或直-18F等,形成了一个多功能、体系化的舰载航空兵联队。

要知道,电磁弹射系统能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极大提升了单架飞机的作战效能和航程,"全甲板放飞"模式更是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出动最大数量的舰载机,进行饱和式打击,这本身就对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和出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那种低估舰载机数量的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符,针对"电磁弹射技术有缺陷"的指责,这更是站不住脚。

就在这次"弹射三连"的官方报道中,清晰展示了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弹射起飞和着舰的画面。

军事专家指出,电磁弹射系统可精确调节弹射力度,能适应不同重量的飞机,并且机械结构更简单,维护成本更低,复位时间更短,能显著提高战机出动效率。

歼-35作为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成功完成了电磁弹射,这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在航母上实现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国家,这可是一个实打实的"世界第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虽率先使用电磁弹射系统,至今未能完成F-35C战斗机的电磁弹射测试。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媒体质疑我们的技术成熟度,就显得有些"隔靴搔痒"了,第三个所谓的"缺陷",是"盲目学习美国",的确,在航母和舰载航空兵的发展上,美国是世界第一梯队,学习先进经验无可厚非。

"学习"绝不等于"盲目模仿",中国在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充分结合自身需求和国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比如福建舰采用了常规动力配合电磁弹射的创新设计,这在全球尚属首例,此外,我们在舰载机搭配、机务保障体系以及整体作战理念上,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战略需要和实际情况的体系。

最后一点,关于"训练时间和可靠性不足",这个说法更是对人民海军的巨大误解,就在今年6月,我国的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训练时,曾连续三天创下舰载机单日90架次起降的记录,日本海上自卫队对此全程围观,印象深刻。

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军在舰载机运用、调度、保障等方面的成熟能力和高强度训练水平。

央广网在9月27日的报道中指出,从2024年5月福建舰启动首次海试,到2025年9月宣布完成关键弹射试验,在一年多时间内顺利开展多次海试,进度远超预期。

这正说明福建舰的测试进展迅速且成果显著,距离形成战斗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