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紧密接触,传统是依靠外部施压来解决固态锂电池的界面接触问题,这就导致电池"又大又重",进一步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
而本次我国专家通过在电解质里加入碘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碘离子可以在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该界面会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缝隙和孔洞,实现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的紧密接触。
业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固态锂电池界面难题,是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从研发到应用的进一步落地,产业化进程将得到加速。
"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是目前大家公认的锂电高峰。"黄学杰表示,现在技术上克服了这一大障碍,预期产业界会很快跟进应用。不过,黄学杰也称,要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低压力下高比容量正极的离子导电路径保持仍然是挑战"。
近半年来,固态电池相关概念也得到资本热捧。相关数据显示,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980027.SZ)从今年4月的1747.18涨至发稿时的3569.08点,涨幅超过100%。
截至发稿,宁德时代(300750.SZ)市值1.8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今年4月的低点也已几乎翻倍;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股价分别较各自4月低点上涨148.84%、1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