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医生不雅视频传播者或担责

2025-11-09 11:32  头条

湖南省人民医院两名管理人员被曝在值班室的不雅视频流入网络,官方认定情况基本属实并暂停其职务调查,同时提醒扩散者可能触及隐私侵权乃至刑事风险

先把事捋顺

2025年10月中旬,一段长约17分钟的视频在医疗圈里悄悄传开,画面里是医院值班室,桌面上那块蓝色无菌垫很扎眼,镜头里涉及祖某某和曾某

10月21日起,两人的挂号系统同时显示"暂无号源",曾某的门诊号被直接屏蔽,有工作人员小声说"长期不会恢复出诊"

说白了,院内已经先按下暂停键了

10月29日,视频在社交平台扩散,评论区一度失控

媒体尝试核实时,祖某某接到电话迅速挂断,医院只回应"正在调查",态度谨慎

11月6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称"情况基本属实",并对二人暂停职务,表示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截至11月8日,关于是否存在权色交易、视频拍摄者是谁、动机如何,官方仍未公布更多细节,这也是大家最关注的悬点

更扎心的是,围绕这段视频,公众讨论并不只在道德层面

有人问:如果视频不是当事人自己公开,拍摄和传播到底要不要担责?

先从隐私说起

有律师提到,不雅视频属于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未经授权拍摄、泄露、公开,可能构成民事侵权

换句话说,不管当事人的私德有多不体面,只要你擅自把别人的私密影像从私域拖到公域,就可能踩到了法律红线

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第1033条也写得很清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这不是文字游戏,是边界线

再看传播这一步

即便拍摄得到当事人同意,未经授权在网络扩散,仍属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还规定,传播淫秽信息,情节较重的,可处十日至十五日拘留并罚款

很多人容易忽略这一条,以为"只是转发一下",但在法理上,转发也是传播的一环

如果扩散造成严重后果,像大范围曝光、对当事人生活工作造成明显冲击,甚至诱发更严重事件,传播者还可能面临刑事层面的追责

另一个关键点是"性质认定"

有业内人士提到,是否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要看视频是否被认定为淫秽物品,以及传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

一旦两项都被认定成立,刑责就会落地;

如果不达标,也可能仅涉民事侵权或行政处罚,具体要以警方调查为准

很多朋友关心举报的正当路径

如果视频是无意间获得,只用于向纪检等主管部门实名举报,且未对外扩散,通常不构成侵权,这是法律鼓励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实中,举报和"围观式"传播常被混为一谈,结果就是把证据变成流量,把监督变成伤害

说到这儿,不妨想起医院的工作场景:走廊灯光明晃晃,导诊台前有人拿着病例单问"今天怎么挂不上号",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医生暂时调整排班",空气里有秩序,也有隐约的不安

公立医院人员的职业操守直接关系行业公信力,工作场所出现失范行为,理当从严追责,这是对患者、对同行、也是对公共资源的尊重

再把视角拉回法律与伦理的交叉点

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严重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最高可判七年;

这条在隐私泄露场景下同样适用

而伦理专家的提醒也很朴素:医者仁心不仅是技术,更是德行

当私德失守与公职身份叠加,公众的信任会快速流失,需要制度把底线拎得更牢

更进一步,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和权力制衡,得做实做细,别让值班室成为规则的盲区

为了让判断更直观,不妨看两个相近案例

2023年8月,某地教育局副局长与女下属的不雅记录被人发布到网上,引发关注,当地纪委监委介入,核实后撤职,传播者因侵犯隐私被行政拘留十日并承担民事赔偿

这个案例的要点是:监督归监督,公众平台扩散仍要受限,侵权成本不会低

2024年5月,某三甲医院科室主任与医药代表视频泄露,医院迅速停职、解除聘用并给出党纪处分;

拍摄传播者被认定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这里的变量在于视频性质与传播规模,一旦触达"情节严重",刑责会被触发

两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法律并不替谁站队,它只看证据和边界

回到湖南这起事件,当前最现实的影响已经显现:门诊停摆、管理岗位空缺、患者就诊体验打折,同行间的信任也会摇晃

官方已确认"基本属实",纪律与人事的处理还在推进,关于是否涉及权色交易、拍摄者身份与动机、传播链条的细节,仍需等待权威调查

在这段空窗期,公众情绪容易走极端,但越是热议时,越需要把三个原则拎清:一是监督要走正规渠道,二是隐私不能任意扩散,三是法律不是情绪的出口

说白了,监督是为了纠偏,不是为了围观;

保护隐私是为了守住界,不是为了护短

我个人的看法是,制度与常识都得靠前

一方面,医院内部要补齐规章的"灰区",比如值班室的管理与监控边界、投诉举报的闭环与保密机制,别让规则停在文件里;

另一方面,平台与用户要有"传播自律",不成为伤害的放大器

当我们讨论公职人员的作风问题时,也别忘了为每一个普通人的隐私留一道门

这不是给谁开脱,而是给社会留条正路

最终应该形成的共识是:把违纪处理交给制度,把隐私保护交给法律,把情绪留给时间

在这个次序里,正义和边界都有机会被看见

至于这起事件的更多答案,仍需等待调查结果,让事实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