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意新一轮经贸磋商,专家: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效果良好!(4)

2025-10-27 16:56  头条

从谈判策略看,中国以往也多次在贸易关系紧张期间通过农产品采购避免冲突升级。分析认为,中国有可能在月底中美领导人峰会后开始适度采购美国大豆,采购量可能在300万至500万吨之间,时间窗口锁定12月至明年1月。

半导体产业成为双方争夺的另一个焦点。根据行业报告,中美两国政府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来构建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

湘财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成为近期中国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中国近年在集成电路领域进行的大量投资的成效开始显现;另一方面,中国在今年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充分发挥了稀土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短期将进一步推升与稀土相关产品的出口,利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等领域。这也体现了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规则塑造能力。

国际对此的反应

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动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国际社会对双方同意举行新一轮磋商表示欢迎。

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人们仍感到焦虑,因为世界经济的表现低于我们需要的水平,而且不确定性的阴云仍然笼罩着我们,而这种不确定性现在已经成为新常态。"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已与中美两国官员进行了沟通,敦促双方加强对话。她警告说,全球两大经济体的"脱钩"可能在长期内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7%。

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当时,专家普遍认为,无论分歧多大,接触和对话始终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起点,谁料那次之后双方经贸仍然遇冷。

如今,中美再次回到谈判桌前,但形势已有所不同。随着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对美国市场依赖的降低,中方在谈判中的底气明显提升。

中美同意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标志着两国选择了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分歧。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美国市场,这一根本性变化重新定义了谈判的基础。

从大豆进口的多元化到稀土资源的管控,从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到全球贸易伙伴关系的重塑,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展现出更加从容的姿态。正如马丁·雅克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的优势在于长期主义思维,而美国则被短期利益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