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失败的结局与项羽本身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项羽的性格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他对天下的人才十分宽容,营帐下有许多谋士为他出谋划策,他知道自己的武艺高超,但与谋略方面却比不上其他人士,于是将自己军队的部分决策交给了帐下谋士,给予了十分的信任。
但同时却对于真正的人才无法准确分辨,例如后来声名鹊起的兵神韩信。因为项羽收拢人才的政策,他满怀希望的投向项羽帐下,但是因为项羽帐下实在是人才济济,再加上他自己也不是很善于游说。所以始终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项羽帐下两年,韩信始终只是一个地位低小的中郎将。甚至被其他谋士鄙夷而瞧不起。在这种日益煎熬的环境中,韩信终于作出决定,选择投奔刘邦。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刘邦立即把他引为自己身边的第一谋士,与他一同征战天下。
因为刘邦的赏识,韩信才能如此的在秦末汉初的舞台上出名。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我们看到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背水一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项羽虽能网罗人才却不能明辨是非,这就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
当然项羽失败也有性格急躁、太过于顾及舆论的原因。在鸿门宴上,项羽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将刘邦斩杀于宴席之上,但却因为叔父对他的劝说。而错过了杀刘邦的机会,导致刘邦案中溜出宴席,逃之夭夭,给了刘邦继续积蓄自己力量的机会。
所以垓下之战中,刘邦反而具有巨大的优势,率领千万之军,围攻项羽。项羽此时灰头土脸,连失几城,只得带着自己的亲信军队想要通过许都逃往东面。然而刘邦早已猜到他的意图,率领军队将他的亲信分割成几股小力量,一一打破,最后项羽只能含恨乌江自刎,一代霸王,终于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