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镇长上相亲软件 要985女博士头像有观感(2)

2024-04-12 10:07  搜狐

结果,有异性在匹配聊天后告诉我,我的资料太冗长了,没有人会看完。他教我把家境和职业规划摆在开头。说这话的是一个企业老板,长得还挺帅的,特别有优越感。还有某地一个35岁的副镇长,让我把头像换成穿学士服拍的照片,说这样能凸显善良的气质,"对女性而言,观感更重要"。而他的要求是,对方性格稳健,能给予他安全感和力量,还有足够的女性魅力,经济条件好,爸妈好相处。

意见我都照做了,删掉了那些喜好,因为我发现,从来没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我还重新设计了自我介绍,先给自己打上"小镇女孩"的标签,摆明出身,潜台词是不想找太有钱的,希望门当户对。择偶标准上,我写的是"初步感觉找体制内工作的人比较合适",但又不想把门槛卡死,怕错过人,我就在后面补充:"设想而已,不设限。"

职业规划一栏也有修改。最初,我写的是"偏向高校教师"。那时候,我期待交往对象是福州本地人,但刷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比较满意的,就扩大范围。这样找补,既表达了我的诉求,又在暗示对方:如果你足够好的话,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

反复修改资料,背后其实是自信心的贬值。用软件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有好感的异性,大多学历高,工作体面,长相端正,而这些人不追求强强联手,更看重异性的魅力。说白了,就是想找一个漂亮的贤妻良母,但我不是这样的类型。喜欢我的,大多学历还可以,但是家境一般,长相也不出挑,不怎么会和女生打交道。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我明白自己在婚恋市场中对应的价值。我发现,我上传到平台的照片都是呲着牙的笑脸,有些谄媚。我甚至觉得别人提醒我修改,是在帮我。当人特别急迫找对象时,就容易有讨好感,变得被动、卑微。

"青藤之恋"小程序截图。

我家在福州西北的县城,书读得越多,背负的婚恋压力就越大。去年1月,我等待申博结果,处在人生迷茫期。老家算虚岁,当时过完年我就29了。在父母看来,不结婚就是失败的,他们也要承受舆论。我爸有个同事的儿子是我们那儿最早读博的,现在40多岁未婚,周围人都嘲讽他"读书读傻了"。

我选中"青藤之恋"有一点,是它要求学历和实名认证。系统每天推荐15个"男嘉宾"。我花了500多块钱开会员,为了看到谁喜欢我,还能筛选异性的年龄段和学历。用了大概一个月,当他们发现没法和我马上"奔现"后,聊着聊着就消失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线上交友的成功率会这么低?这个学术领域还少有人触及,于是决定展开研究。在系统推给我的异性里,选了话比较多或经验丰富的人,作为访谈对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硕士居多,年龄在22-35岁。

从使用者转变到研究者,让我更注意观察别人是怎么打造自己的。浏览上百份资料后,我发现,大部分人的爱好都很雷同,看电影、听音乐之类的。可能在社交软件上,我们不知道面对的受众是什么样的,会想抹掉可能引发争议和偏见的部分。一个女生说想找公务员,但会补充,"不是歧视别的职业,是因为父母都在这个系统里",好像生怕冒犯了谁。

我认为我的个人资料已经很完美了,但后来感觉到,很多人根本没有仔细读完。资料上第一句话是博士在读,但还有人问我,工作忙不忙?还有人在聊天时,频繁访问我的主页,反复确认信息,可能他们是聊的对象太多了,都不记得谁是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