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镇长上相亲软件 要985女博士头像有观感

2024-04-12 10:07  搜狐

资料图。图源东方IC

摘要:去年1月,在催婚压力下,叶若(化名)开始用"青藤之恋"平台相亲,看中它的"高学历实名认证", 以为能高效匹配到合适的对象。作为985社会学博士,她最后把资料卡改了又改,贴上"小镇女孩"标签,还根据男性意见换上制服头像,发现自己是为了成为大多数人眼里的"优秀伴侣",而不想显得太有个性。

使用一年,她的资料被浏览7000多次,加上20位异性的联系方式,但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伴侣。之后,她访谈了30位"青藤之恋"使用者,窥见这里像高效的流水线,有人逐渐在其中迷茫,失去人与人交流的实感。

最终,她在《中国青年研究》发表了一篇名为《亲密关系为何遇冷:青年网络相亲中的情感逻辑及困境》的文章,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算法支持下,年轻人获得了空前自由的选择权,却仍谈不上恋爱?以下内容根据叶若的讲述及相关资料整理。

改了20遍资料卡

进入交友池前,要填个人信息,还有"MBTI"。也可以选标签,系统会提供上百个,光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的就有128个,细到吃辣、叠被子、写日记或记账。填得越细,平台给资料卡打的分会越高。

有人摆家境,突出"独生孩,家庭无负担;家中有公务员,有教师,而我,是医生。"还有男性会在择偶标准里明确提到,希望对方是独生女。我猜,这背后的期待是,独生子女一般来自城市家庭,父母有公职和稳定的退休金,婚后不需要承担太多父母养老压力。

较常出现的专业还是金融、计算机一类,少有文科生会提到专业,我也没有写自己是学社会学的。至于职业,最常见的是体制内工作者和互联网大厂员工,程序员尤其爱自嘲,"虽然是程序员,但是头发还在。"

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我把卡片改了至少有20遍。最开始,我介绍自己在乡镇长大,性格纯粹,硕士毕业后工作过一阵,去年考博上岸。我想找志趣相投的人,写了喜欢的女团,想找同好,还说想去某地旅游,希望认识了解当地文化的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