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在南海摩擦增加,除了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还受哪些因素推动?

2024-02-07 11:34  观察者网

张松:菲律宾南海挑事,中国如果这样做就正中美国下怀

近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和现总统小马科斯分别在达沃和马尼拉的集会上互相抨击对方。杜特尔特炮轰马科斯是"瘾君子",甚至提出将其罢免的可能性;次日,马科斯针锋相对,称杜特尔特的判断力受到芬太尼的影响。

虽然小马科斯在之后的访问越南期间表示,自己与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关系与之前"完全一样","团结团队"完好无缺,但菲律宾坊间关于这两个家族关系已现裂痕的推断依旧沸反盈天。

从联合竞选到上台执政,马科斯和杜特尔特两大家族为何此时让矛盾显化?而小马科斯上任至今,在外交层面选择了让老杜极其不满的道路--转向华盛顿的同时增加与中国在南海上的摩擦,打的又是什么算盘?围绕相关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上海文汇报驻菲律宾记者张松。

观察者网:杜特尔特和小马科斯两人在集会上互相抨击,在您看来,这是否意味着两人或两个家族的矛盾彻底公开化?杜特尔特对小马科斯不满的原因有哪些?

张松:基本上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家更多是讨论双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让彼此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我个人判断,重要的时间点在于最近菲律宾众议院正在背后推动修宪。这在菲律宾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其基本概念就是通过"人民倡议"的形式,即让民间组织征集老百姓的签名,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要求国会主导修宪。

这事在菲律宾社会引起了两极化的反应。其中支持马科斯家族的人,尤其是支持众议长马丁·罗慕尔德兹的那些人,最近非常积极地鼓励民众签名,而且也组织了这一次亲马科斯政府的集会。而杜特尔特的这次集会,以及他和他儿子批评小马科斯的言论,实际上也是利用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国内大批政党政客都不喜欢看到修宪这样一种情绪来制造矛盾。

修宪有很多不同的议程,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关于菲律宾的国家政治制度,可能会由现在的"总统共和制"改为"议会共和制"。当下菲律宾没有总理一职,小马科斯身为总统握有实权;若未来改成议会制,通过议会选举选出总理,这会导致现在很多政党和政治人物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反对的声浪非常高,这就为杜特尔特攻击小马科斯及其家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观察者网:老杜的女儿萨拉现在任副总统一职,而就目前的民调等情况来看,她也是下一届总统选举的强有力竞争者。有观点认为,马科斯一方现在推动修宪,是为了任期届满后其家族仍能掌控权力,而老杜现在抨击马科斯,也是在为女儿铺路。您如何看待这一分析?

张松:你说的这一观点确实有在传。萨拉本身在菲老百姓中间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政治人物,即便现在大权在握的众议长马丁·罗慕尔德兹等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手段对付老杜家族,包括对萨拉进行批评攻击,甚至威胁弹劾她,但大多数人依旧认为她在2028年当选总统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旦修宪,2028年的总统就不再握有实权,届时会通过国会选举的方式选出领导人,而菲律宾的国会很大几率都是由各大政治家族及中小政党所掌控,这就为马科斯家族掌权铺了一条道路,比如,通过各种利益交换,推动菲现任众议长、马科斯总统表弟罗慕尔德兹当选菲律宾总理。此外也有人推测,小马科斯的长子桑德罗·马科斯在2030年之后就40多岁了,到时他也可以出来竞选总理一职。

从分析上来看确实存在这些可能性,但现在各方都没有这么表态,因此很多都还没有定论。不过,马科斯家族推动修宪是直接针对萨拉及其背后的杜特尔特家族,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杜特尔特举行集会的同一天,马科斯在马尼拉也举行了集会(图/法新社)

观察者网:杜特尔特对小马科斯不满,还有一点是因为后者的外交表现。纵观菲律宾、中美舆论,几乎对马科斯执政以来的外交战略形成共识--虽然他声称"独立自主",但若"论迹不论心",在中美之间,其立场已明显转向华盛顿。也有说马科斯这是在向美国"报恩"。

对于小马科斯来说,执行亲美立场的算盘是什么?在杜特尔特执政期间,菲律宾国内亲美政见受到打压,现在小马科斯上台,您认为这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还是说也受菲国内政治压力所裹挟?

张松:我觉得这两个因素应该都有。很多人说马科斯个性"过于温和",也有人直接不客气地说他"比较软弱",而在上台之后,他应该是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非常大的压力。

这里加进一段小故事。小马科斯的父亲老马科斯在菲律宾陆续执政20多年,在1980年代后期菲律宾民间反对他的声浪非常大,最后因街头运动而下台并流亡美国。现在有很多与这过程相关的故事被报道出来,比如,美国刚开始是支持老马科斯的,意识到老马科斯不受欢迎之后,转向支持那些反对老马科斯的人。

老马科斯流亡到美国夏威夷后不久,小马科斯也跟了过去,他们一家在美国的那几年日子很不好过。很多人原以为,鉴于马科斯家族对美国的情感,说是恐惧害怕也好,说恩怨交加也行,小马科斯上台后至少会对美国有很强的戒心;但是现在看来,小马科斯做了一个相反的选择--他可能觉得他父亲当年之所以下台并最后客死他乡,就是因为没有同美国人处理好关系,所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跟美国的关系搞得更好。他的这一战略选择,就使得菲律宾现政府的对美外交变得更加热络,小马科斯自己也多次主动争取和美国人尤其是拜登总统接触、见面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因素,那就是菲律宾的强力机构,尤其是菲律宾以武装部队为首的整个安全机构是一边倒地亲美的。这一情况其实在任何一届政府内都是如此,由于军方亲美的主张在老杜任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所以到了小马科斯上台以后,这些亲美的利益和诉求就变得特别地突出。

再加上美国政府同菲律宾有很多安全方面的合作计划,尤其是美国的所谓"印太战略"把菲律宾当作这个地区一颗非常重要的棋子,只是由于老杜在其任内比较抵触,没有推进这些计划,现在小马上台之后就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推动。在美菲安全合作一事上,双方一拍即合,也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些一年多前觉得好像不太会发生的事情。

2022年9月22日,拜登在纽约会见了小马科斯(图/小马科斯Facebook)

观察者网:确实,从小马科斯上任至今的一年半时间内,菲律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愈加强硬,相应地,中菲两国在南海的摩擦事件也在增加。比如不久前的1月28日,就有4名菲方人员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礁盘活动。为何这类摩擦这一年多来出现得如此频繁?据您观察,除了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还有哪些因素在推动?

张松:中菲同作为南海的声索国,在南海的很多具体问题尤其是某些岛礁的主权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分歧之所以能在老杜任内得到控制,让中菲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杜从战略上认为,推动跟中国的政治摩擦,对菲的总体国家利益是不利的。而现在的菲律宾政府,尤其是包括国防部、海警等在内的强力部门,则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比如,中菲在老杜任内曾就部分分歧的处理达成一些共识,双方都遵照办理。如菲律宾为仁爱礁非法"坐滩"的登陆舰运送补给,只要他们补给的是食物、衣物等正常物品,中方在提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会非常为难他们。但从去年上半年起,菲方的态度完全改变,他们不再承认中国和菲律宾上一届政府在这方面达成的共识,我记得小马科斯就曾说得非常明确,大意是"如果中菲曾就南海问题有过任何共识,我将否决它"--显而易见,他的意思就是转向按所谓的国际法和菲律宾的国内法,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外国的保护,来维护菲律宾在南海的所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