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我国耗费3个亿,捞上来一艘沉船,没想到船身800年都没腐烂,里面文物竟有18万件!沉船上一个碗就够普通人不愁吃喝一辈子了!这其中有什么秘密?
2007年,我国彻底打捞出了这艘800年前的远航客船,船上竟装载着18万件文物!就连专家们都被惊呆了里面有青花瓷、青白瓷,简直是景德镇瓷都的珍馥馆!
而最离奇的则是一块2.8米长、3吨重的大理石浮雕碑,上面详细记录了船只出海的时间、航线,简直就是"南海一号"的身份证。
可谁也没想到,这艘宋代的远航船却在航行时遭遇意外,永远地沉睡在了大海的怀抱里,还好在沉睡了800多年后被我国打捞了上来重见天日。
其实南海一号的发现还归功于英国的一家海洋探测公司,当时英国海洋公司来到中国的海域上寻找一艘1771年在南海遭遇台风后失踪的英国商船"莱茵堡号"。
据记载莱茵堡号这艘船上当时装满了金银珠宝,如果能找到打捞上来,那将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想和中国海洋打捞公司合作,希望能借助中国海洋公司对南海海域的了解,一起寻找莱茵堡号的位置,并将其从海洋打捞上岸。
中国海洋公司同意了和英国公司的合作,凭借着对南海海域的熟悉,开始了莱茵堡号的探索之路,可南海那么大,要寻找到莱茵堡号的沉船位置,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但经过中国海洋公司和英国公司在南海上坚持几个月的搜寻,终于在深海处的水下有所发现,他们捞上来一堆瓷器和一些中国古代的物品,中国考古专家一眼就认出,这可都是中国古代的宝贝,并不是英国莱茵堡号的宝物。
原来这片区域埋藏着一艘中国古代远航商船的遗骸,虽然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没找到"莱茵堡号",但这个发现让中国考古专家对南海的沉船文物有了更多的关注。
于是接下来的20年里,我国考古队轮番在这片海域打捞、勘测,终于在2007年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商船沉骸,它伫立在30米深的海底。
这艘宝船长达30多米,保存状态之完好,让专家们都瞠目结舌,船身材料竟然是上好的大红松木,岁月在它身上没留下半点腐蚀的痕迹。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艘商船舷侧上雕刻着长达20米的精美木雕护墙,栩栩如生的雕工活脱脱就是当年中华木工艺术的杰作。
而船舱内装载的,更是一箱箱金银珠宝、丝绸香料和各种文物古籍,简直就是一艘家喻户晓的"万贯家财"宝船,文物足足高达18万件啊,就连光是青花瓷器就多达1.3万余件,几乎每一件都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级别。
老实说要将这艘宝贝完整地打捞出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专家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耗费了高达3个亿的打捞费用。
打捞专家甚至采用了"穿梁"这种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手段,在700多平方米的特制巨箱内缓缓插入千余根钢梁,再借助"华天龙"号起重船的力量,小心翼翼地将整艘沉船连根拔起,就连打入第一根钢梁,都花了足足13天时间。
可是就算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专家们也有个无法解开的谜题,为什么这艘古船在海底埋了800多年,竟然还保存得如此完好无缺呢,最终这个秘密竟然在广东人的一个特殊习俗找到了答案。
每年赛龙舟的时候,广东人都会将龙舟舟底装上沉重石块,等比赛结束后就把整条龙舟沉入水底,原因是海底的淤泥和缺氧环境,能形成天然的"防腐剂",保护龙舟木质船身不被海中腐蚀生物啃食。
这艘800年前的宋代古船有可能也是由于不慎触礁,被海底淤泥迅速掩埋,才幸免于蛀虫侵蚀一直保存到如今。
不过即便如此,打捞出水后的古船依然面临着风化等危险,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腐蚀船身,专家们先是将它浸泡在盐水池内,然后用了长达10多年的时间,一点一点清理掉船体表面的淤泥。
整整15年的精心修复,这艘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传世宝贝,才得以恢复它800年前的雄伟模样。
如今宋朝时期这艘"亿万贵船"已经被永久性安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中。
宫内特别采用了仿真水下环境,借助钢化玻璃营造"水晶"般透明通亮的展厅,游客们站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内,就能360度欣赏这艘宝船的全部面貌。
尤其让人赞叹的是,船舱中塞满的各种瓷器、铜钱、丝织品、食材香料和一些航海图册,堪称是一个活生生的"海上丝路缩影",也正是这些实物文献,首次让人类得以窥见800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远航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靠着这样简陋的商船,在重重劫难中开拓出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通路,这些航海先驱者们犹如开天辟地的巨人,用勇气和智慧,将华夏文明的种子遍撒海内外。
如今我们能亲眼目睹"南海一号"这艘穿越时光的使者,难怪会为之感动和自豪不已。
这件世界级考古大发现,不仅填补了人类对古代海上丝路的无数遐想,也必将重新启发人类对远航先驱者们的无比崇敬。
更让人期待的是,考古学家一定还会在"南海一号"上寻找到更多隐藏在华夏文明中的宝贵旷世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