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始,帝国可以不再重用诸王、外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贵族政治渐渐瓦解,所以皇帝不再需要用这种随时可能让家族充满骨肉相残,而且也非常不稳定的方式维持皇权了。
虽然说没有了豪门贵族的影响,皇权变得相对稳定了,但是官僚政治并没有成熟,在这种背景下,皇帝自然只能借用宦官这种怪胎构建新的平衡。
在唐玄宗时代,权势最牛的人是谁呢?自然是高力士。从某种意义上,高力士一直就是玄宗皇帝的化身。
大家向皇帝上奏什么事,通常都是高力士批示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那种牛人,都也是通过安禄山上位的。太子见到高力士也得称为高哥,亲王见到高力士也得公为高翁,驸马见到高力士,都称高力士高爷。
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故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若附会者,想望风彩,以冀吹嘘,竭肝胆者多矣。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因之而取将相高位,其余职不可胜纪。肃宗在春宫,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
因为高力士控制着一部分话语权,所以在民间野史中,常常会把高力士说得非常不堪,但是在正史上,高力士也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太监。
更主要的是,唐玄宗时代,权势滔天的太监多得是,因为级别地位与高力士相当的人就有很多。只是因为高力士成了唐玄宗的化身,所以成为历史名人,其他大太监虽然当时权高位重,都只能名动当世,不能名垂后世。
玄宗尊重宫闱,中官稍称旨,即授三品将军,门施棨戟,故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贵宠与力士等。
大唐的太监政治,是唐玄宗精心策划出来的,后来的皇帝虽然也知道太监政治的种种弊端,但就是无法改变它。
因为,太监政治自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在当时背景下,你如果抛开太监政治,弊端更多。
肃宗、代宗自然是一门心思的重用太监,在肃宗、代宗时代李辅国、程元振那是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当然了,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大太监,名叫鱼朝恩,他凌驾于所有的宰相之上,而宰相也不敢表示不服。鱼朝恩看郭子仪不顺眼,郭子仪就一直无法复出。
到了唐德宗时代,皇帝曾试图压制太监政治,结果却发现,自己真是把政治当童话看了,于是掉过头来,太监政治在唐德宗手里变得更强大了。
泾师之乱,帝召禁军御贼,志贞召集无素,是时并无至者,唯文场、仙鸣率诸宦者及亲王左右从行。
德宗还京,颇忌宿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禁旅文场、仙鸣分统焉。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以帅禁军。乃以文场为左神策护军中尉,仙鸣为右神策护军中尉,右神威军使张尚进为右神策中护军,内谒者监焦希望为左神策中护军,自文场等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