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彩妆遭遇至暗时刻,新锐企业倒闭14家,“很难的”原因在哪儿?(2)

2023-09-15 15:48  中国经营报

至暗时刻之后

消费者的谨慎与不满直接体现在一些数字上。

2022年,国货彩妆遭遇至暗时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3936亿元,同比下降4.5%,这是201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另据美妆时尚消费品产业服务平台仪美尚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宣布倒闭/清仓/停产的新锐彩妆品牌约有14个。

虽然2023年上半年美妆市场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但增幅仅为3.5%,也未能拯救在过去一年中挣扎的新锐企业。在最近一个月内,就有卡乐说、浮气两家国产彩妆品牌宣布倒闭。

在过去五六年的红火中,可以发现国货彩妆大多采取了一种"短平快"的打法:难以计数的联名、花里胡哨的包装、快速增长的SKU、与知名主播的深度绑定,以及大量的KOL投放营销。

很显然,这套组合拳使得不少国货彩妆快速闯进国内消费者的认知领域,并且凭借"东方美学"等概念与设计快速俘获了一批对国货抱有好感的年轻人。

消费者固然可以为精美的包装与概念付费,但这并不可持续。从结果上来看,一些国产彩妆产品的质量,可能远不如营销辞藻。

从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一些消费者选择重回国际品牌的怀抱。根据618抖音美妆类目TOP品牌榜,国际品牌取得了惊人增长,其中肌肤之钥同比增长865%,YSL/圣罗兰同比增长30818%,MAC/魅可同比增长9268%。

从行业内部看,经过几年的竞争,实力不够的新老玩家逐渐被踢出局,行业进入洗牌期;而有着更深厚积淀的国际大牌们也开始"醒悟过来",纷纷开直播、铺营销。在同一片战场中,谁的内功深厚,谁就更能拿下高地。

当然,有些国产彩妆也意识到修炼内功的重要性。几家头部彩妆品牌也都"豪掷千金"投入研发,从营销战到研发战,国货彩妆开始秉持"长期主义"走向下半场。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未来布局国际市场,那么也必然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出现。薄利多销固然可以,但品牌价值同样重要。

一些国产品牌正在走向高端化的路上,但至少在目前阶段,消费者并没能够体验到或是能够接受国产彩妆所讲的"新故事"。

国产彩妆要想更长远地走下去,或许也需要更长久的时间,再向曾经一腔热忱的消费者们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