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高、福利好,他们在退休后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养老金,而且在2014年10月前,在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之前,个人可以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政府和机构的工作人员,就是高薪水、高待遇、高退休金的象征。
不论是以何种身份参加社保,退休后都是统称为退休人员,每月领取的都是养老金,在养老金的计算过程中也不会因为是干部身份而多发养老金。所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取决于你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退休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等的影响。
在我国,不管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要是按照社保法的相关规定缴费社保,达到缴费年限和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就可以办理退休,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
众所周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男性参保人员,退休年龄都是60岁。而对于企业的女性职工来说,退休年龄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身份不同退休年龄不同,如果是女工人身份那么会早5年退休。但所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在计算方式上都是一视同仁,自己享受到多少养老金,完全取决于你的参保条件。
当然,企业干部和工人身份,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上还是会有一定差别的。由于在职时工资待遇水平的不同,建立的社保缴费基数也有不同,最终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也不同。职工缴费社保均以个人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的养老金待遇的多少,与个人缴费年限的长短和缴费基数的高低有关。能够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机制。不会受到干部身份或是工人身份的影响,与个人身份无关。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同企业单位人员同样缴纳社保,退休后都是领取的养老金待遇,由社保基金按月发放养老金。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既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也有助于让退休人员享受更均等化的服务。通过街道、社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街道、社区将能够更加专业化的完善对老年人的服务,为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虽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未实现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养老相信在未来会成为我国退休养老的新模式。
不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退休人员,如果是干部身份或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月还会有职务职称补贴。而且,退休后参保人员死亡,还能享受到20个月的丧葬补助金。而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只能领取10个月的丧葬补助费。
目前,来看退休后都归社保管理,干部身份或工人身份,在退休年龄上区别比较大。在当前的规定下是女干部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如果在将来实行延迟退休年龄后,那么或许女干部和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会同男性退休年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