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南方大臣会拥立崇祯吗(2)

2025-04-23 14:22  互联网

晚明吏治的一大毛病,就是越发荒唐的"党争"。比如真实历史上,当"崇祯上吊"的消息传到南方时,南方那些"文官集团精英"们,第一反应却是"找个理由继续争"。南京的"阉党"与"复社",各自都招募了打手,打着给崇祯"戴孝"的名义人人穿白衣持白棒,街上看到了就大打出手,闹得乌烟瘴气。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文官们更是拉帮结派,还拉着武将做外援,结果等清军都打上门了,他们自己还正打得热闹……

但比这类活剧更要命的,就是明代文官能力的"低能化"。比如崇祯帝在位时,在他昏聩的用人方略下,最后"留守"在朝堂上的,尽是陈演魏藻德之类的坑货。北京沦陷的原因,也正如史可法一句名言:"文官爱钱武官怕死"。那么南方各位"高官"的情况呢?那也好不了多少。

比如当南明王朝建立,清军铁蹄已席卷北方时。南明王朝的这些高官们,这些不久前还怒斥"明清议和",一副"宁为玉碎"气概的"精英"们,却是纷纷把脸一变,热情表示要和清军"议和"。别管"阉党""复社",或是马士英史可法,大家政见不同,这事儿却是一拍即合,甚至还提出荒唐条件:南明每年给大清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嘉奖"放清兵"的吴三桂,割让关外之地,"和平诚意"十足。

就连矢志忠心报国的史可法,都在给清王朝的书信里苦苦哀求:"从此两国(南明与清)世通盟好,传之无穷"。当然,史可法的本意绝非卖国,而是他坚持的"借夷平贼"战略--先借清军的兵马,灭了李自成再说。

可问题是,此时李自成已是兵败如山倒,清王朝早已长驱直入,一群大明"精英"看不清形势,却沉浸在这般不切实际的幻梦里。这半壁江山的大明代,又怎有救?

而且就算这帮眼光昏聩的"精英",都算是其中的好人。更多的南明"精英"们,都忙着在"新朝廷"卖官鬻爵,以至于"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明明国难临头,江南却是奢靡之风大起,一片歌舞升平。最后南京沦陷时,这群"精英"跑的跑降的降,唯有一个乞丐在百川桥上自尽,死前留下一首讽刺诗:"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大明养士,就养了一帮这类玩意。

就算崇祯南迁,他麾下能用的,也基本就是这类"非昏即贪"的玩意。这难题,他能破。

而比起这些"低能化"的文官来,崇祯面临的另一个大坑,却是武将的"流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