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允炆自己也害怕。从后面的削藩手段来看,朱允炆对于这些藩王还是相当的忌惮的,因此不让他们回来,是因为担心他们一回来就免不了会出现皇位竞争,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不让其回归,并早早完事,以免夜长梦多。
这一方面朱元璋早就给他想好了。在朱元璋的晚年,手下的功臣宿将皆被诛杀殆尽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朱允炆年纪不大,并没有太大的威望,因此朱元璋担心朱允炆会被昔日的功臣所压制,因此才不顾非议,将功臣宿将门诛杀,而北方的军事均以诸王主之。
而朱元璋的遗诏所写的,就是他害怕自己的死后其他的藩王奔丧的时候,他知道朱允炆不能服众,他担心有藩王带兵进京城奔丧,趁机夺取皇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也担心外族会趁这个机会入侵。
以上便是朱允炆的做法的原因了。但是其想法确实是有些多虑了。如若是朱允炆有朱元璋的气魄的话,那肯定会召藩王入京奔丧,然后再全部抓捕监禁,以此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办法并非不可能,因为当时政策是,如若藩王被诏入京的话,那么他是不能够携带兵马的。而且在他过来的沿途都会有朝廷的严密监视,而到了京城后,他也不能进城,只能在城外搭设灵棚遥拜。
所以说,即使同意藩王奔丧,他们没有兵马,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也是实施不了的。而朱允炆还可以将他们这些威胁不费吹灰之力地清除。那么他又为何不这么做呢?
这就是俗话说的书生误国!当时好多大臣主张把朱棣抓起来,但当时兵部尚书齐泰和朱允文亲信黄子澄说,抓朱棣会打草惊蛇,不利于以后削藩。然而朝廷要削藩简直就是路人皆知。更何况在后来,朱棣起兵,而朱棣本有机会生擒朱棣,而却因为朱允炆嘱托不能伤及性命,因此竟然就这样让朱棣跑了,不然之后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模样可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