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不要命"就这么成了成龙最大的标签,连刘德华都在《天下无贼》里调侃了一下:我又不是成龙,有一百条命。
但如果真的以为成龙就是靠不要命搏出位,那恰恰是对成龙最大的误解。成龙身上最可贵的绝不仅是"敢拼",更在于"敢想""敢创造"。
前面提到了,1971年李小龙凭借《唐山大兄》开创了香港动作电影的新时代。但这其实也无异于埋下了一个炸弹,毕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珠玉已经在前,后来的要怎么居上?
还没等香港的电影人们想明白这个问题,两年后李小龙猝就突然离世了,埋下的那颗炸弹也炸了。仅仅三年时间,香港动作电影就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刚冲向顶峰,就失控般直接朝着悬崖狂奔而去。这岂止是绝望可以形容的。
李小龙逝世的那几年,香港影业转向了文艺片,失业的成龙也跑去澳大利亚当水泥工。1976年,香港动作电影的从业者们还在寻找出路,成龙也重新回到香港。
曾经为李小龙拍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等电影的导演罗维找到成龙,他要拍《新精武门》,要把他捧成第二个李小龙。
可是,成龙拍得很痛苦,最后出来的票房也很差,这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当第二个李小龙,他只能做自己的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