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格已经降入谷底”!尹锡悦访日重启中断12年首脑会谈(2)

2023-03-16 13:4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共同社回顾了日韩过往的关系变迁,双方在对立和合作间反复交替。

  • 1998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与访日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共同宣言,小渊对日本殖民统治给韩国国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 2004年7月,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就启动"穿梭外交"达成共识,同年12月在鹿儿岛县指宿市、2005年6月在首尔实现了首脑会谈。
  • 不过,2005年10月小泉公然参拜靖国神社,此后"穿梭外交"一度陷入中断。
  • 2012年8月,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日称竹岛)引起日本强烈反对,韩日关系陷入僵局。此后又因慰安妇、二战强征劳工等矛盾,双方关系进一步趋冷,"穿梭外交"不了了之。
  • 朴槿惠于2013年就任韩总统后,在历史问题上态度严正,曾表示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立场"即使过去一千年也不会改变",并要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转变态度。
  • 2015年11月,日韩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时,安倍晋三与朴槿惠时隔约3年半举行了日韩首脑会谈,12月底在首尔举行外长会谈,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一定共识。
  • 2017年5月文在寅上任后,提出就慰安妇问题共识重新谈判,2018年11月宣布解散基于上述共识设立的支援慰安妇等的韩国财团,该共识实际上作废。日本强征劳工赔偿问题,也发展成日韩间最大难题。

韩日关系分分合合,忽远忽近,即便背后有老大哥美国施压拉拢,为何总是波折不断?这背后,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交织,最核心的仍是双方之间的历史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

梳理韩日关系的脉络,不难发现,双方关系改善始于日本政客正视和反省历史的诚意,关系友好则在于日方配合解决慰安妇、强征劳工等问题,关系恶化常常是由于日方公然做出参拜靖国神社、反对赔偿强征劳工等违逆历史的举动。

此次韩日首脑重启会谈,正是建立在二战日本强征劳工赔偿问题的解决之上的,但所谓的解决方法却是韩国单方面的妥协。日本方面除了表态支持尹锡悦的操作,连一句"回顾历史"的话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反省。

韩国要替日本赔偿自己的方案公布已有10天,但韩媒指出,日方的响应措施仍未具体敲定。这一态度,很能说明问题。

面对韩国舆论的强烈批评和反对,韩国外长朴振表示,希望日本政府作出"全面"道歉,希望日本企业"自愿"捐款给韩方设立的赔偿基金。

日方如何回应?没有回应,这事没有下文了。其实,也有犀利的网友指出,韩外长此时才提出一句绵软无力的呼吁,多少有点糊弄韩国民众的嫌疑。

岸田文雄 资料图

总而言之,日本强征劳工赔偿问题这件事,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解决,只是韩国政客自己盖过去了。

问题没能真正解决,韩国民众自然不会买账。连日来,首尔爆发多次集会,民众明确表示拒绝接受"第三方代赔方案",要求日本政府就战争罪行进行真诚道歉,并对强征劳工受害者予以直接赔偿。"即使饿死,我也不会接受这笔肮脏的赔偿金。"有受害者说。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则称韩国政府的这一方案是"投降外交",称"这是耻辱的一天",第三方代为赔偿的方案是为日本开脱历史责任的免罪符,这种协议不是为受害者着想,更不是对日本强征劳工的企业问责。

韩国《时事杂志》评论指出,韩国政府这次触动了国内对日感情的"逆鳞",将面临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对。

确实,尹锡悦"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后强行推动改善与日关系,可以说是一次对韩国民意的背离,这样的努力仅仅建立在政界高层的低头和妥协之上,并没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历史问题是日韩之间最大的深层隔阂,民众心里拧着疙瘩,纵使官员们一意孤行推动外交,实现的"外交成果"恐怕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与国相交终究绕不开人的因素,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民不亲、心不通,只有政客降低姿态换取暂时的友好,韩日关系仍然难以跳出"历史周期律"。毕竟,一座再好看的空中楼阁,它也是没有根基的,风一来,也就散了。

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13日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施政好评率比上周下滑4个百分点,降至38.9%;差评率为58.9%,比上周上升5.7个百分点。

尹锡悦的专机此刻即将飞往东京,伴随引擎声的是韩国内轰鸣的批评声。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15日猛烈抨击道:"尹锡悦总统的访日日程还没有开始,但是早就传来了对《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举白旗投降、就福岛核电站污水问题上缴空白支票等一整个让步、让步、再让步的消息。"

"韩国国格已经跌入谷底。我仿佛听到了日本的嘲笑声。"李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