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专访当代艺术家徐冰,用“徐冰的语言”聊人类的终极命题

2023-02-09 13:38     鲁豫有约

《一日行11》专访当代艺术家徐冰用"徐冰的语言"诠释当代艺术

2022年8月,一个视觉纵深度超50米、遮天蔽日的"文字漩涡"亮相上海浦东美术馆,这是受上海浦东美术馆之邀,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为其特殊空间量身打造大型装置艺术《引力剧场》,也是继2021年"徐冰天书号"火箭之后最新的重要艺术项目。本周三晚,徐冰受邀来到《鲁豫有约一日行》第十一季,与鲁豫畅谈在当代艺术之路中,如何始终致力于突破风格、材料的制约,不断尝试打破、拓展、延伸艺术的边界,又如何重视对社会现场和传统的思考?

探索版画中的当代性本质 在艺术之路中开启新式表达

徐冰从小的理想就是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做一个以画画为生的人。北大附中毕业后,他在京郊边插队务农边等待央美招考。1977年,在考入央美版画系后,徐冰从探索版画的本质特征出发,步入了一个开阔、充满吸引力的艺术领域,由此开启了长达五十余年的当代艺术之路。

1986年通过作品《大轮子》对印刷概念进行可能性试探;1987年借助《五个复数系列》作品视觉化呈现版画的层层刻制、印刷过程;1987年至1991年,闭关四年,参照《康熙字典》手刻四千个"伪汉字",完成了一部无人能读的活字版手工印刷作品《天书》。这些创作上突破的手法和思维,既有对过去习得技能的运用,又展现了他在版画领域前所未有的新式表达。"版画艺术是一个非常具有当代基因的画种。"徐冰在采访现场向鲁豫娓娓道来。"它和当代社会、当代性有着非常内在的联系。"

于西方求索当代艺术,在文化碰撞中孕育作品,斩获多项国际荣誉

90年代初,徐冰前往美国寻求、接触当时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在美国工作生活的17年间,徐冰试图借助创作的《A.B.C...》《英文方块字》《转话》《猴子捞月》等作品,从文字的音译、书写形式、不同语言文字的转换等方式所呈现的一种不合逻辑的尴尬和荒谬,来探索文字转化、变形的魅力。徐冰的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无一不彰显着母语的基因印记与西方的艺术表达两者间的激烈碰撞。

徐冰独特的艺术呈现不仅启示了新的艺术追求,还助他斩获了多项国际荣誉,其中就包括旨在表彰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人才,也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俗称"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在鲁豫问及获得麦克·阿瑟奖是否是其在艺术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奖项,徐冰却表示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奖的重要性,更认为"天才奖"其实是对获得者父母的一个嘉奖。谈及被认可的成就感,反而在成长中被父母认可时更能真切的体会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