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无果后,杨慎又率领群臣在左顺门跪伏请命,并做出撼门大哭的过激之举。朱厚熜怒不可遏,将杨慎廷杖两次,又将奄奄一息的他发配到云南充军,且永不返还。
就这样,37岁的杨慎以戴罪之身离开了紫禁城。此后三十余年,杨慎大多在云南度过,再也没有机会返回京城做官。
夫妻离别遥相思,至死得以归家乡
杨慎因"大礼议"被贬的时候,和继室黄娥刚刚成亲五年。这位才情不逊李清照的才女,并没有因为杨慎落难另觅良缘,而是一路陪伴他至湖北江陵渡口。
之后,杨慎被押往云南永昌,黄娥返回杨慎的老家四川新都。从此,他们夫妻二人分隔两地,通过诗词寄托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当然,像杨慎这样耿直的人,不会就此放下心中的道义。刚到云南那几年,他曾专门写诗抨击那些打着修治海口为名义坑害百姓的官吏,也曾带领一百多家丁步卒参与平定凤朝文之乱。
后来,杨慎听闻朱厚熜经常着人打探他的近况,便开始寄情山水放浪形骸,潜心钻研经学、史学、金石学、书法绘画等,还写下2000余首诗词。
余生35载,杨慎都没有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赦免,最终病逝于云南,终年72岁。巡抚云南的右副都御史游居敬,派人将杨慎的灵柩送回新都,葬在了杨廷和的墓旁。
杨慎去世八年后,明穆宗朱载坖上位,追封他为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杨慎被追谥"文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今杨慎已经离开人世460余年,但是他生前所作的《临江仙》却流传至今,并且成为94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杨慎晚年对过往的种种已经放下。但是,朱厚熜终其一生都不愿与这位曾忤逆他的臣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