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认为,如果从促进人口增长的角度看,相关政策产生明显促进作用的可能性较小。据她观察,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会处于普婚普育文化之中,相对而言,同居生育、单亲生育仍会是少数群体,短期内因政策放宽出现大量非婚生育人口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郭冉也持类似观点。他同时表示,相关政策是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回应,但人口问题是经济问题的次生问题,结婚率、生育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单靠政策难以达成明显效果。他同时提醒,当下存在的未成年事实婚育等造成的妇女儿童权益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一直以来,中国的生育登记制度都与宏观人口政策的调整同步。例如,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发布后,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做好生育登记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夫妻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实行生育登记,改变了此前长期执行的再生育"审批"制度。
2021年三孩政策实施后,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当年12月颁发的《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夫妻生育子女的,实行生育登记。新政策不再限制登记子女数,但仍然对可登记子女的家庭形态限制为成婚状态。
2022年3月,广东省率先打破成规,允许非婚生子,不再限制生育的家庭形态。《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凡生育子女的,均应办理生育登记;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持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办理机构或网上平台填写提交《广东省生育登记表》。此后,安徽省也就类似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不过目前尚未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