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眼界的局限,我连厦大在全国排名第几名都不知道。再加上初中、高中的寒窗苦读,我真的累了,上大学让我感到了一种解脱,用现在的话讲,可能就是小镇做题家上大学后突然获得自由的无所适从--我的人生一下子没目标了。
我(右二)与大学同学的合影。
我想着自己这辈子已经读了这么多书,太累了,不想读了,我不要努力了,我就要玩。上了大学,我开始摆烂了。一旦重心不在学习上,学校生活就会变的很丰富。比如说实验课,我常常背着网球拍就去了实验室,抄完旁边同学的实验和报告,就打球去了。闲暇时间也很多,文艺节目、演出比赛、表演……哪哪都有我。
还好,颓废没有经历很长时间。我当时以为自己家里条件还过得去,至少当时爸爸在村里的厂子上班,有工资,后来突然知道,我的大学学费是妈妈问其他亲戚借的。
要知道,厦门大学的学费并不贵,而这个钱我家都拿不出。我开始有点焦虑,现在我没钱读书,以后父母生病也就没钱治病,我不努力的话,没有人可以帮我。贫穷,一下子就有了实感。
我和妈妈的合影,从得知妈妈借钱供我读书之后,我就开始用各种方式赚钱,尽量不再花家里一分钱。
而在另一方面,我还受到了室友的影响。我们宿舍三个人,关系特别好,每天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参加活动、休息。她俩很聪明,不用很努力,就能考到班级前列。她们想着换专业,想着读双学位,我也就跟着一起,当然,想转专业还有另一个原因:生物工程太难了,我之前又不好好上课,根本跟不上。
我们想转经管类,但是热门的专业要求太高,于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公共管理。并且决定读厦大最抢手的广告学第二专业。
因为家境不好,又要读双学位,我开始了搞钱之旅,几乎所有兼职实习我都做过:做电话客服,自己拼命琢磨话术,去了没多久,就做到了业绩前几名;做牛奶推广,因为会唱歌、会主持,就经常要去周围的县城做活动,一天下来,连主持带唱歌能赚几百块。
我(中间)与大学室友的合影,我们三个几乎形影不离。
就这样,2008年,我拿着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和广告学的双学位,毕业了。
第一份工作,我入职了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工作地点在厦门,工作内容就是为地产公司提供方案。咨询公司,说白了就是通过卖时间来赚钱,我很快进入了三四点睡、七八点起,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状态。
我感觉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妈妈的一通电话给了我动力,妈妈说,"你可以离职,但离职那一天肯定是因为你已经把这项工作做得特别好了,是一个特别光彩的离职。而不是现在你觉得不能胜任,坚持不下去,去当一个逃兵。"妈妈说服了我。
我在这家公司一做就是8年,期间从厦门调到了上海,发展得还算不错,加入了旗下的一个子公司。这家子公司做的是海外地产业务,我早已从初一时用英文数不到十的小女孩,蜕变成英语很不错的职场人。我想着做这项业务能借着我的语言优势出国,就从母公司的主管职位,升到了子公司的总经理职位。
这是2014年,我在公司带领7人团队。
结果,总经理没做太久,2016年底,31岁的我被裁员了。说起来丝毫不意外,因为那时公司经营不善,结果往往只有两个,要么是我主动走,要么是我被动走,反正肯定会不会待太长时间。
公司的业绩问题,我确实有责任,当时的我还是打工人心态、厌恶风险,虽然当了管理者,却根本没有管理者应有的视野。而且我向上沟通的能力不够强,公司的营销总监却是个老江湖,他和公司的更高层打成了一片,有事没事就去聊天,而我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沟通。所以在子公司高管裁员二选一的时候,被裁的是我而不是他。
在被裁的时候,我确实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当时还没买房,身上没有贷款,这些年工作多少也有一些积蓄,经济上没有太大的负担,所以没有太多的失落,再加上我本来就不太想做这个行业了,不想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我就把失业当做了一个很好思考人生的契机。而读MBA之前一直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被裁员成了一个助推剂。
也就是在同一时期,在我童年充当父亲角色、风里来雨里去接送我的爷爷去世了,这也让我真真实实感受到人的生命有限,有些想做的事现在不做,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了。
疼爱我的爷爷。
遭受了裁员和爷爷离世后,我下定决心,要出国读MBA。选MBA的学校就像谈恋爱结婚一样,可能是一辈子一次的事,要非常慎重,我选了很久,拜访了很多学校,咨询了很多人……我喜欢美国的湾区,湾区的学校基本只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在我的目标范围之内。
斯坦福是私立学校,更精英,而伯克利是公立学校,学生和老师更平易近人,也和从小读公立学校的我更搭。所以,我选择了伯克利。备考、准备文书……我就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开始了寒窗苦读。
在准备文书和等待录取的时候,我有了不少空闲时间,于是还顺便考了个基金从业证书,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有猎头给我打电话,向我提供工作机会。
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通过猎头联系到了我,它是英国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我觉得机会不错,想要试一试,结果约到和CEO的面试,当天他却没出现,只给猎头发了个消息,说自己太太生病,改下次再聊。很久没有消息,我就给CEO发了邮件,主动聊了聊自己最近的想法和对行业的看法,他很喜欢这样主动的人。然后我通过了几轮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写了行业报告,得到了这家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而这个时候学校那边还没有消息呢,我就接受了这个岗位。
上班第一天,CEO就给我写了一封超长的邮件,把公司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毛病、每一个员工的情况,全部讲了出来。我看了邮件吓得第二天都不想去上班了:这哪里是外企,简直是《甄嬛传》嘛。害怕归害怕,硬着头皮也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