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2年上半年期间,绿源集团的毛利率就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19年的13.68%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9.93%。而在同周期内,雅迪控股、爱玛科技、新日股份等可比公司的毛利出现了V型反转,到2022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回到或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而为了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绿源集团削减了销售方面的投入,其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的5.2%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4.8%。
不过,即使如此,绿源集团的利润水平也并不高。2019-2022年上半年期间,绿源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6974万元、4028万元、5926万元以及5180万元。而在此期间,绿源集团利用经销商回款与供应商付款之间的时间差购买理财产品产生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分别高达968.9万元、867.4万元、1485.7万元以及965.7万元;其中的2021年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当期公司净利润中的占比高达25.07%,即使在最低的2019年,这一比值也超过了13.89%。
值得一提的是,据绿源集团披露与天眼查信息显示,绿源集团还陷入了多个火灾事故的诉讼之中。其中一起2018年发生的火灾事故,经过2022年5月的二审,法院支持原告的部分诉求,因此绿源集团被判赔付原告190万元。
当然,在经销商流失、企业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绿源集团在拟申报港股上市之前就已开始了一些布局。2022年4月,绿源集团引入了36岁的David R. Dingman作为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向董事会提供意见及建议。
David R. Dingman履历显示,其于2011-2013年期间任一家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分析师;2013-2015年担任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副总裁;自2018年起还担任一家为美国汽车、工业、商业及农业提供零部件的公司的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而截至发行前,David R. Dingman通过Shipston控制了绿源集团8%的股权。
在David R. Dingman入职公司后的2022年上半年,海外经销商就为绿源集团提供了4%的收入;2021年同期,这一比值仅有1.1%。而截至2022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仅为爱玛科技提供了1.24%的收入、为新日股份提供了1.63%的收入。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在国内电动自行车市场格局基本奠定的情况下,引入专业人才、加大海外布局的绿源集团又能否实现破局呢?(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