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举报内容,华大基因方面回应称其"造谣""恶意诋毁"。根据《关于王某明恶意诋毁的严正声明》,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王某明在与华大合作期间出现多项严重违约行为,华大依法解除与其合作。此后王某明向华大提出高额无理"索赔",并从2018年开始通过自媒体多次捏造事实诋毁公司,就此,华大已通过司法诉讼进行维权。
基因测序第一股
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股权穿透图显示,华大基因科技持有A股上市公司华大基因35.94%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测序第一股",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2018-2019年,华大基因净利分别同比下滑2.88%和28.53%。
事实上,华大基因是最早参与核酸检测的一批企业,核酸检测也是华大基因近两年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2020年,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赴武汉,成立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
财报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华大基因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超过100个火眼实验室。
自此,公司业绩也迎来爆发。2020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83.97亿元,同比大增199.86%;实现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656.43%。其中,"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也在2020年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占主营业务比例达66.24%。
公司年报中并未详细列出核酸检测的营收数据,而是发布在感染防控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两部分业务中,这两部分的毛利率分别为55.54%和66.54%。
疫情和业绩的影响下,华大基因在二级市场上也表现颇好,2020年全年公司股价上涨88%,最高涨至7月13日的199.05元/股。
曾有"假阳性"情况
华大基因的核酸检测也曾出现假阳性的情况。2021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复检华大基因的16个阳性样本,结果都呈阴性。据报道,检测假阳性结果为涉事化验所一员工故意干扰所致。2020年8月25日,瑞典公共卫生局曾公告瑞典的两个实验室发现了带有CE标志的华大基因检测试剂盒出现无法检测到持续感染新冠的错误,导致3700名检测人员出现假阳性的情况。随后华大基因发表说明称,这是瑞典方使用不同高低灵敏度试剂检测所导致的差异性结果。
针对王德明此次举报,华大基因在发来的声明中提到,华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开发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取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质认证,核酸检测准确度符合行业标准,临床使用评价积极。
目前,核酸检测红利退去,华大基因2021年营收净利双降。另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下降等因素,华大基因2022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44.21%。2022年前三季度,因全球防疫政策变化,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总体收入较2021年同期基数下降,华大基因净利同比下降47.16%。
北京商报记者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