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躁动,但抗病毒服装实为伪需求?
尽管多位行业人士不看好,但种种迹象都表明,安奈儿打算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通过协议,其拿下了该技术在童装领域长达20年的独家授权。
11月29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就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目前进展、项目成本、生产线设计产能、未来应用方向等问题致电安奈儿公司。公司表示相关成本可控,对上市公司成本影响不大。同时,首条生产线建设也尚未完成,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并投入使用,而设计产能数据则不清楚。
对于量产面料的应用,安奈儿公司回应时代财经称,面料将优先应用于自有童装业务。同时,合资孙公司安奈儿水木正在建造国内首座电子加速器制备抗病毒抗菌纺织品的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将生产抗病毒抗菌面料并销售。
显然,安奈儿正通过参股的方式,希望把握该款面料的上游生产,在看似繁荣的"抗病毒面料"市场需求中分一杯羹。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病毒流行后,不少机构和厂商均展开类似研究。2021年,欧洲最大的衬衫面料供应商Albini与瑞士公司HeiQ合作开发了抗病毒面料的ViroFormula系列。高街服饰品牌Diesel也将早年生物医学领域领军企业Polygiene开发的ViralOff抗病毒技术用在牛仔产品的生产上。
但这些公司均明确表示,这些织物并不能替代个人防护装备,也不能杜绝感染。在媒体报道中,还有下游公司的管理者也对需求长期飙升抱有怀疑与消极态度。
分析师程伟雄也直言,"抗病毒"对于服饰行业来说是一个伪需求。"穿着消费市场和医药保健市场的诉求不一样,生活环境本就不是无菌的。商业价值不是靠想象,是需要品牌、产品、渠道、用户来实现,任何环节出问题都无法达成。哪怕资本市场借此欢呼拉抬股价,短期看繁荣,能否支持持续商业价值依然需要消费者来买单。"程伟雄说。
另一名行业下游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抗病毒的需求仍集中于医院、实验室等更专业的场景,他预计这一需求在日常服饰的消费并不会有大的爆发。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抗病毒"更像一把"双刃剑"。他认为,下游的服装企业管理者对于上游面料的研发并不专业,实际上也并未真正掌握技术成果,行业标准的混乱、广告宣传的合规都可能会让这些产品和概念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受到"狙击",也为企业带来更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