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按照个人的工龄就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对于很多职工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可能有的人缴费的时间是特别长的,并且他们缴费的基数也比较大。
抛开这些因素来看,如果仅仅凭借着工龄,就去认定发放的数额,似乎也是行不通的。比如说一个职工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是按照300%的缴费基数展开的,但是到最后拿到手的资金数额,却和那些仅仅只缴纳了门槛费用的人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
这样也会让不少人的积极性得到打压,更甚至对职工养老保险的收入造成一系列的冲击。长此以往,养老保险的上涨空间也会被压缩,甚至是没有办法持续性的发力。
相关部门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更加倾斜的就是挂钩调整借助于激励性政策,让这些职工能够不断的延长缴费的相关时间。《中国养老金第3支柱研究报告》译文里面明确的表示职工养老保险的基金存在的缺口在不断的上涨,预计未来5~10年期间这个缺口将会上升到5~10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