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5毛一包的小零食,让老外疯狂,一年狂赚48亿(4)

2024-04-27 20:02     澎湃新闻

漯河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很快为刘卫平提供了灵感。

一次,他在小吃摊买了碗牛筋面,吃起来爽滑劲道,口感非常不错,便想到把自家的酱料跟牛筋面结合起来。

通过摊主,他找到了专门加工牛筋面胚体的作坊,看到了制作牛筋面的简易膨化机。

● 牛筋面膨化机

跟老板商量后,刘卫平交了定金,让老板按要求改良了模具,生产出了一批粗细适合的牛筋面。

他将酱料加入其中,为了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他把酱料的辣度降低,并增加了甜味,第一根卫龙辣条就这样诞生了。

不过当时还不叫卫龙辣条,而是叫"鳝鱼条",颜色深黄、形状细长,看起来就像一条鳝鱼。

后来,由于鳝鱼的"鳝"字写起来复杂,且不太常见,便改名"辣味鱼条";再后来,直接被顾客称为"辣条"。

一个小小的名字,经过了数次迭代,只为贴近大众生活,足见刘卫平做事之用心严谨。

辣条行业的至暗时刻

刘卫平在漯河租了个作坊,开始正式生产辣条。

他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采购、制作、送货全都干,每天早上5点就去进货,忙到晚上12点才收工。

他给周边商店送货,还请了许多农民做地推、发宣传海报,甚至自己也会推着三轮车,在漯河的大街小巷叫卖:"卖辣条嘞,好吃的辣条!"

香辣咸甜的滋味,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刘卫平也慢慢在漯河站稳了脚跟。

与一般小作坊老板不同的是,刘卫平有着更高的远见。

他注册了"卫龙"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将赚来的钱持续投入到生产中。牛筋面生产设备从一台逐步扩充到几十台,小作坊也慢慢变成了大厂房。

厂房干净整洁,将食品卫生视为重中之重。

● 一尘不染的卫龙辣条生产厂房

那个年代,卫龙并不是唯一生产辣条的企业。

行业最火的时候,光河南就有大大小小300多家辣条厂,而在湖南平江,辣条厂的数量更是多达1000多家。

大家生产的辣条不同形状、不同口味,没有统一的标准,整个行业都处在野蛮生长中。

这也滋生了很多乱象,经常会爆出各种各样的行业丑闻。

终于在2005年,辣条行业彻底变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