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位初期,尚能保境安民,他重用那些从中原南迁避难的士人,并且接受兵部侍郎杨洞潜的建议,一改唐末以来以武人为刺史的弊端,主要任用士人为诸州刺史,"稗宣政教",使"民受其福",这一做法,使南汉地方吏治比较澄清。
同时,刘还建立了学校,恢复了科举制度,每年也能录取进士十几人,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他在执政后期,贪图享受,穷极奢侈,大造宫室,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变态的爱好,那就是喜欢观看酷刑,他以杀人为乐,设置了诸多残忍的严刑,可谓是惨无人道。
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刘建造南宫,王定保献上《南宫七奇赋》为其称颂。同年,改名为刘陟。
南汉乾亨九年(925年),据说有一条白龙出现在南宫三清殿上空,于是,刘改年号为"白龙",以印证白龙出现的祥瑞。
并且,刘还采用《周易》"飞龙在天"之义,创造出一个""字,音发"俨"[yǎn],这一字不仅是指飞龙在天,也有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意思,看字面意思,也是一个十分霸气的字,他最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
南汉大有十五年(942年),刘去世,时年54岁,共在位25年,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祖,葬于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