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业组织高管:欧盟对华加征关税既无法保护德国汽车制造商,也不能提高其竞争力

2024-06-17 11: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

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17日报道,中国德国商会日前表示,在华德国企业目前没有修改商业计划,以应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及中方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而是正等待中欧双方谈判的结果。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认为,欧盟的"关税大棒"既不能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保护,也不能提高其竞争力。"如果你实施这些(关税)是为了保护这个行业,但这个行业说他们不想要这种保护,那么现在的目的是什么?"他在6月14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如我们需要中国市场保持开放一样,我们也渴望欧洲市场保持开放。"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资料图)

据报道,欧盟最新的临时关税举措,可能引发中欧之间的紧张谈判,甚至是中方的反制措施,欧盟必须在今年11月之前决定是否永久征收关税。

在11月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马铭博表示:"我们希望中国和欧盟仍能通过相对公平的谈判找到(解决)方法。"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我认为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谈判,而不是助长这些关税升级。"他强调,在华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并没有看到所谓"来自政府的不公平补贴"(即欧盟此次征税所打出的幌子)这一"重大运营挑战"。

"该行业(汽车行业)还明确表示,正如欧盟现在所建议的那样,关税不会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主张对欧盟的竞争力投资,而不是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汽车行业。"马铭博说道。

此前,欧盟对所有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最新的征税措施中,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并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于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2023年9月,中国电动汽车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展台前人山人海。(视觉中国)

《南华早报》认为,预计受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德方也已经在就这些关税展开激烈游说。路透社指出,中德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2540亿欧元,约占德国货物贸易总额的8%。法新社则指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出口商近年来非常仰赖与中国的贸易,拥有庞大汽车工业的德国,在中国有着大量投资。

在过去的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近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同时,中国还是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奔驰的最大单一市场。在欧盟宣布对华关税政策后,大众、宝马、奔驰均立即发表声明,强烈反对这一举措。

当地时间6月14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的办公室表示,哈贝克将于6月19日开始对韩国和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期间将就贸易、气候保护和能源政策等议题举行会谈。

在6月14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曾提出有关哈贝克访华的问题,发言人林剑当时对该媒体表示,具体情况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而根据法新社曝光的暂定行程安排,哈贝克可能将于当地时间6月21日至23日访问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

德新社报道称,这将是哈贝克首次访问中国,预计德中双方将在其此访期间展开"激烈磋商"。路透社和法新社称,德国经济部已表示,哈贝克不会直接参与关税谈判,但会在与中方官员的会晤中推动"更公平的贸易条件",哈贝克将"无法避免地"谈及欧盟加税问题,但他不代表欧盟委员会进行发言和谈判。

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哈贝克立即呼吁同中国进行谈判,并警告可能出现的贸易冲突升级。他称"关税总是最后且最糟糕的手段"。哈贝克表示,德国是一个贸易和出口导向型国家,需要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环境,如果陷入与中国的关税竞赛,相当于把"婴儿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资料图)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则警告称,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没有人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6月8日在黑森州吕瑟尔斯海姆出席欧宝汽车公司(OPEL)125周年庆祝活动时,也再度明确传达反对将欧洲汽车市场与外国竞争隔绝之意。

彭博社6月14日报道称,德国方面希望阻止欧盟这一汽车关税生效或至少软化关税措施,但德国官员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对于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12日回应称,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发言人指出,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