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挂面大王:身家百亿,辞职当网红(2)

2024-05-15 14:11  澎湃新闻

于是,15岁的陈克明来到教育局基建队打工,跟着师傅们学习木匠手艺。心灵手巧加上勤奋努力,让他很快练出了一手不错的木匠活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克明也像大部分农村青年一样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虽然不甚富裕,可日子倒也过得去。

● 陈克明一家四口合影

上个世纪80年代,木匠是一个在十里八乡比较吃得开的职业。陈克明也对自己的现状颇为满意,一度以为自己可能要做一辈子木匠了。

谁成想,一场意外之灾改变了他的命运。

1982年,陈克明在干活时出了差错,左手失去了两个手指,从此变成了残疾人。

少了两根手指,木匠自然是做不成了,生活的困顿也随之而来。

为了养家糊口,陈克明从事过很多职业,他收过破烂、摆过地摊,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可惜几次创业都不尽如人意,家庭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陈克明很快捕获到一个商机。

有一天,陈克明在粮油店里无意间发现,来买挂面的顾客,通常一进门就点名要价格明显更高的外地挂面,比如上海挂面、武汉挂面。

如果店里没有外地挂面,那么顾客宁可换一家店,也不买当地产的挂面。

南县当地挂面与外地挂面的质量悬殊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情况引发了陈克明的思考:如果推出一款质量高、味道好的本地挂面,顾客是不是就不用花高价买外地挂面了?

理清思路后,陈克明很快做出决定--做挂面、卖挂面。

● 走街串巷卖面条的陈克明

1984年,凭借仅有的一台手摇面机和一辆小板车,陈克明开启了自己的挂面创业之路。

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市场,想要自主创业何其艰难?

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第一锅面条,一下锅就被煮成了糊糊。

陈克明为此急得团团转,问遍了懂做面的师傅,也没得到确切的答案。

万般无奈下,他只好托人从省会长沙买回制作面条的书。

这些书籍,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陈克明来说颇有难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他只能找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查询读音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