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省黄冈市考生戴柳考出687分的成绩,一举拿下黄冈市高考文科状元,位居湖北省文科第三名。
她信心满满填报北京大学,却收到了其他学校的通知书,详询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父亲偷偷改了自己的志愿。
一个举动,直接改变了一个家庭,戴柳定居国外24年,再联系时,早已物是人非......
信息来源:沂水发布2024年4月16日--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
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母亲是小学老师,戴柳就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
她生于1983年,当时各地都在宣传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戴柳就是这第一批独生子女。
当时许多家庭都盼望着孩子多读书,以后有出息,甚至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卷"教育。
但父母岿然不动,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节奏中,对这个女儿似乎采用了放养的模式。
后来才知道,他们对戴柳并没有特别严苛的要求,而是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闲暇之余,都会拿上几本书,坐下来慢慢地阅读,思考。
家里的书种类很多,戴柳自从识字之后,就开始这翻翻,那找找,在书本之中寻到了乐趣。
《十万个为什么》让她产生了很多想法,《童话故事》又给了戴柳一个梦幻的童年。
在家庭的影响下,戴柳自上学开始,她的成绩就很好,尤其是语文。
长大了一些后,戴柳对于唐诗宋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古典文学。
自然,这种偏爱让她在高中时期直接选择了文科。
戴柳的记忆力非常好,在别人在为背诵感到痛苦的时候,她却能很轻松地完成。
超强的记忆力让她成为学生时代模范般的人物,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是家长眼中的乖乖女,也是同学眼中的"学霸"。
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就是为了一所好大学做铺垫,戴柳早就已经定好了目标,她要报考北京大学的法律系。
在所有人的眼里,戴柳就应该站在顶端,她完全够得着北京大学的门槛,戴柳自身也为其不断努力着。
时间一晃而过,高考如期而至。尽管考前做了诸多准备,可真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没有人会不紧张。
蝉鸣隐藏在枝丫,汗水浮现于盛夏,1999年,戴柳在高考试卷上一笔一划写出答案,等待着下一步的迈进。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十几天的时间,令许多家庭都提心吊胆,戴柳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填报第一志愿的时候,戴柳慎重地写下北京大学,她估过分,觉得自己是可以的。
好在,结果是令她满意的。687分的成绩,国内的大学几乎任她挑选。
就连戴柳的老师也说,她这个分数是可以进入北京大学的。
自此,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戴柳松了一口气,万事大吉,她本以为,自己之后的路会顺顺利利,没想到,这居然成为了波折的开始。
她拿到录取通知书了,大学却不是自己想去的北京大学,而是中国政法大学。
戴柳对这样的结果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她的选项之中,并没有这所大学的存在。
但她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名字,地址,学号,身份证号等等全部都对着,这让戴柳感到困惑不已。
心急之下,戴柳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师,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错了,老师的回答令戴柳很是生气。
在戴柳填报好了自己的志愿之后,自己的父亲偷偷去学校,为戴柳改了志愿。
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不可思议。父母很少干涉她的学习,在她看来,父母是开明的家长,她曾经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但没想到,父亲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要改志愿,父亲也应该与她商量一下才是,毕竟这是她的人生,不应该被安排好轨迹做一个傀儡。
戴柳与父亲爆发了强烈的争吵,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连问都不问一声,轻易就改了自己的志愿。
父亲却用短暂的几句话宣告了自己的权威和霸道,他说:凭我是你爸,我都是为你好。
两句话,令戴柳哑口无言。她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终身无法偿还的,自己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这是一生的亏欠。
可这份养育之恩,不应该成为她的枷锁,女儿也是人,女儿也有自己的人生。
戴柳知道父亲当年因几分之差没考上政法大学,她知道这是父亲的遗憾,但为什么这个遗憾要在自己身上填补呢?
戴柳也有梦想,她就是想去北大法律系,甚至她完全可以进入梦想的大学,为什么就因为父亲的一己之念毁了她的梦想呢?
一句"我是为你好",让戴柳的心彻底坠落谷底,拿着录取通知书,她只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中的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戴柳却压抑、抗拒。
她不喜欢在这所学校学习,父亲的压力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闷得她喘不过气。
在父母的思想中,孩子过一段时间就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她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的。
殊不知,这恰恰是将孩子向反方向推。
大学期间,戴柳并不喜欢回家,每次回家她都会与父亲发生不愉快地争吵。
高考志愿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这成为了扎根在戴柳心中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只会越长越高。
父亲会为戴柳规定回家的时间,晚上十点,是他最后的底线。
自小,戴柳都非常乖,从没有逾矩,但她上大学了,也长大了,一次,戴柳与同学逛街看电影。
那部电影很是经典,刚好碰上,戴柳直接买票进了影院,散场之后,就已经十一点了。
她没有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她觉得父亲会理解的,谁曾想,这又成为了两人争吵的起因。
次日,父亲就这个事情吵了戴柳几乎一天,整个家庭的氛围都非常沉闷,让她忍不住想要逃离。
恰巧在训斥途中,有一名男同学给戴柳打了电话,两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但她的父亲却抓住这个点,又将矛盾升了级。
委屈、不甘、压抑充斥了戴柳的心,她提前回了学校,远离了那个令她窒息的家。
种种情绪憋闷在心中,让戴柳产生了想要逃离的想法,契机发生在2003年,一所韩国的高校贴出了招生信息。
专业对口,英文流畅,加之韩国电视剧的影响,戴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瞒着家人报考了那所学校。
她知道以父母的掌控欲,是不可能让自己去国外就读的,而她,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申请成功。
只能说,戴柳的能力真的很出色,她不仅通过了,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录取通知书到手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人生终于出现了光亮,她终于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一次,她终于自由了!
当然,出国之前,她是一定要告诉父母这个消息的,她做了各种预想,却还是被父亲的反应给吓到了。
父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暴怒,他疯狂指责戴柳,说实在是太胡来了,他禁止戴柳出国留学,还以暴力踹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戴柳的记忆中,父亲从未如此生气过,她想,自己是否做错了呢?
思来想去,戴柳还是觉得,她应该要为自己活一次,收拾好行李,不顾父母反对,戴柳还是毅然踏上了韩国留学的路途。
到达韩国之后,如果说戴柳没遇到过困难,那是不可能的。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戴柳的英文虽好,韩语却一塌糊涂。
不过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她渐渐也交到了一些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她会想念家人,却始终不愿意再回到那个令她窒息的家。
在父亲的设想中,戴柳只需要按照他的思想走就行了,她会找一份正常且稳定的工作,然后遇到一个爱人结婚生子,就此平安度过一生。
但这并不是戴柳想要的生活,所以她就算想家,也没有真正地回去过,在韩国的生活,她一过就是二十四年。
她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在实习的时候,因为韩语不好被嘲笑过很多次。
后来自己努力学习韩语,用韩语交流,习惯韩国人的生活方式,最终也就真的习惯了。
在韩国,戴柳还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们一见钟情,相谈甚欢。
时光流逝,岁月带走了属于青春的冲动和叛逆,戴柳似乎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了。
她给母亲打了电话,告诉了家人自己要结婚的消息,顺便告知家人自己此后就定居到了韩国。
母亲流着泪,父亲也沉默不语,戴柳被磨平了棱角,父亲也软化了,双方和解,一家人兜兜转转,最终都付出了代价换来了成长。
现在的戴柳,在做出决定前会与家人商量,她考了茶艺师,在济州岛穿着中式服装,分享中国茶叶,架起了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
她也会时不时回去看看父母,一家人和睦温馨,也算是圆满。
写在最后
戴柳是女儿,但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韩国之行让她学会了成长,让她理解了父母,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因为错误的方式引起了相反的效果,导致一个家庭差点破碎。
有人说,戴柳太过自私,不应该远赴韩国;有人说,父母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戴柳做得对,您又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