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赵匡胤照猫画虎,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赵光义与哥哥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皇位的争夺一定要死人的话,一致对外,总是比兄弟相残要正当一些。
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就立刻让赵普回来了,因为当年的金匮之盟, 赵普是当事人,杜太后当着赵普的面,立下了传位与兄弟这样的规矩。
但很多人都认为,这纯粹就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政治交易,在太祖朝已经失势的赵普,为了重新得到重用,只有利用自己的这点优势,来换来赵光义的重新信任了。
但同时也有支持者认为,从太宗朝赵匡胤对弟弟的培养过程和模式来看,赵匡胤的确是有打算让弟弟继位。
人性本来就很复杂,但人类的天性有时候很难抗拒,对孩子的喜爱,总是会超过对弟弟的喜爱,当年晋武帝司马炎,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傻子,但还是执意要传位给孩子。
宋朝建立之初,谁也不知道这个政权能存在多久,早期做传位给弟弟的打算,是很有可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太祖孩子的长大,这个想法应该是慢慢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赵匡胤主张迁都,但以赵光义为首的朝臣都反对,那个时候赵匡胤就已经知道,这个弟弟羽翼已经丰满了。
但这还不是赵匡胤最着急的事情,他最着急的事情,是要灭北汉,收复幽云十六州,此前的多次北伐,已经对北汉和契丹的实力很了解了。
这次派出的北伐部队,赵匡胤很有信心消灭北汉,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然而前线战士眼看着就要到太原城下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赵匡胤驾崩的消息。
这绝对是突然的暴毙,从史料记载上看此前没有病情记录,而且从北伐的记录安排上看,赵匡胤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是这样的结局。
有史料上说,赵匡胤去世当晚,赵光义曾和他彻夜长谈,中间还传出了,你好做你好做这样的话和斧子执地的声音,这就是斧声烛影的故事。
连专业的史学家都无法给出结论,我们也就只能是半信半疑了,但赵光义这个不好的名声算是落下了,同样的唐太宗也是杀兄,怎么就评价那么高呢?
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宋太宗的能力不行。
(02)高粱河车神
不管传闻是真是假,赵光义总是笼罩在哥哥的光环之下,所以他必须做出成绩超越哥哥,这样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比哥哥强。
按理说,赵光义灭了北汉,收复太原,功业就已经超越宋太祖了,但谁都知道,太祖在位的时候,灭了北汉只是时间问题,要不是太祖突然暴毙,北汉早就被灭了。
所以赵光义不顾群臣反对,在收复太原之后,将士没有得到休整的情况下,继续北伐,他的目标是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个连赵匡胤也没能实现的目标。
但最终在高粱河大败,赵光义中了一箭,要不是有个牛车拉着他跑回了宋军基地,可能他的命都要丢在战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