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登基后,为何会继续选择与匈奴和亲?(4)

2025-04-28 10:23  互联网

故而于同年九月,"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与左将军上官桀、桀子票骑将军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谋反",幸亏霍光发现的早,这才及时率军平定了这场政变。--《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试问,在这种情形之下,霍光能腾出手去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吗?必然是不能的。

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霍光不会不明白,更何况霍光本身的政治主张亦是"休养生息、与民休息"了。

所以,即使是面对匈奴的侵扰,霍光也只能是派兵镇守,而不能反击。毕竟朝堂之内的局势并不安稳,万一把将士都派出去打仗了,那朝堂内部的动乱又怎么解决呢?

就好比燕王发动政变的这个案例,如果始元六年之前的那次和亲没有发生,而是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那这次武装政变的结果可就不一定了,毕竟军队都派出去了不是吗!

所以,对霍光而言,只要燕王刘旦想要推翻汉昭帝的野心一天没有暴露,他就不能发动针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即便是匈奴侵扰,也只能派兵镇守加以防御。

同时,由于期间匈奴亦是主动提出了"和亲"的要求,霍光自然不会不愿意,毕竟只需要极小的代价就能换得西汉边境的安宁不是吗?总比被燕王推翻汉昭帝要强的多吧!

而后到了元凤元年,燕王刘旦政变失败以后,虽然暂时解除了汉昭帝的统治危机,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进程已经开始,两方也均已经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那么自然就更没有必要去劳民伤财的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当然,如果匈奴在"和亲"后依旧大肆侵扰西汉边境的话,想必霍光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就好比元凤四年,西域楼兰大肆劫掠西汉使官,动荡不止,故而在霍光的授意下,"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直接就派遣"傅介子"千里斩楼兰,成功解决了西域问题。--《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但既然匈奴除了侵扰掠夺一些资源以外,并没有大举入侵的迹象,那么对于霍光而言,还有什么能比休养生息、提升西汉国力更为重要呢?

又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为"昭宣中兴"之盛景的出现奠定基础呢?

正如班固所说的那句话,"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之所以后来能出现"昭宣中兴"之盛景,赫然与汉昭帝对霍光那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