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靠抢!多家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断货”(3)

2024-05-21 14:00  九派新闻

但不少银行客户经理也提醒,银保产品适合有资金长期闲置又想搏取稳定收益人群,可作为子女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进行储备,可以"锁定收益",但一旦在缴费期内提前支取会有本金损失。

揽储三大利器加速"隐退"

过去,大额存单以相较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更高、转让灵活的特点,被银行视为揽储利器之一。事实上,不止大额存单,近一个月以来,银行加速下架高息揽储工具,手工补息、通知存款也先后被限制。

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密集发布公告称,将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到期后未结利息的资金将按照活期挂牌利率计结。此前已有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开始陆续调整通知存款产品,包括下架产品或下调产品利率加点上限。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手工补息、通知存款、长期大额存单三大传统揽储利器遭银行集体调整,背后都指向同一个原因,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息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水平走低至1.69%,创下新低。银行为缓解压力,对于高成本存款不得不进行审慎调控。

武汉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进认为,中长期大额存单"断货",是银行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作出的正常市场反应。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金融机构可贷资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揽储就成了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平台,M2突破300万亿人民币,存款过多、贷款不足成为影响银行收益的重要因素。存款过多使得揽储不再必要,银行自然不愿意多发大额存单。

"银行减少中长期大额存单的供给,最主要还是基于对未来利率下行的预期。"陈进说,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叠加房地产市场困境,国内居民和企业投资消费谨慎,贷款意愿不足,不排除央行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利率的可能。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大量发行中长期大额存单意味着锁定中长期负债,背负较高利息支出成本,甚至还可能出现中长期大额存单利率倒挂的风险,不利于银行建立稳健的盈利架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