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表示,上述情况的确存在,"日本旅游资源也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毕竟尚在恢复期中。"至于中国团队游游客的到来,是否会加重这一现象,山田坦言,"对于日本旅游业而言,有一部分已完全准备好了,比如以百货店为例,退税等服务完全没有问题;当然,诸如大巴、酒店等旅游资源还需进一步完善。"他强调,日本旅游业会尽力恢复,缩短复苏期的时间。
日本政府已为旅游业的复苏定下了新目标:力争在2025年实现访日游客人数新高。此前,访日游客的高峰出现在2019年,约为3188万人次。修改后的《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显示,未来除了提高访日游客人数,日本政府计划把访日游客单人消费额从2019年的15.9万日元(约合8230元人民币)提升至20万日元,并将三大都市圈以外其他地方的访日游客单人住宿时长从2019年的1.35晚提升至1.5晚。
深度体验是"双赢"
回溯过往,在2015年由于日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购物这一行动之后,不仅使得赴日中国游客的数量相比2014年暴增107.3%,更使得"爆买"一词火上了日本各大媒体。中国游客在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也让日本迎来了史上赴日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
日本财务省8月上旬公布的国际收支初值显示,6月旅行收支的顺差达到294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约11倍。
日本观光厅最新发布的"外国人消费动向"数据显示,2023年4月至6月,访日海外游客旅行消费额达到1.21万亿日元,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95.1%。其中,中国台湾地区的游客以1739亿日元(约合87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实力名列第一,美国为1733亿日元紧随其后,第三是中国大陆1515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大陆的团队游还未恢复之际,能达到这个比重还是非常惊人的。"山田说。
就消费资金的用途,山田对第一财经解释道,对比疫情前,非常欣喜地看到,以深度体验为主导的"文体娱乐类"消费占比从2019年同期的3.2%提升至当前的3.8%。"虽然增幅有限,但说明当前外国游客也关注到了日本旅游中'买买买'之外的体验。"
去和歌山的熊野古道漫步,或者去日本东北体验夏日祭,甚至沿着日本动漫主人公的脚步打卡等,这些"体验游"在山田看来,对于中日旅游业而言是"双赢","中国游客在体验中消费,日本旅游业者通过提供服务,也收获了经济的发展。"山田认为,对于中国游客熟知的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而言,深度体验对于日本地方城市而言,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日媒报道,日本高岛屋的宣传负责人表示:"虽然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外国游客购买业绩已经恢复了八成左右,但真正的全面恢复甚至是超越还要看中国游客。我们很期待中国团体游客的到来,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上述负责人强调,以前,很多中国游客都是第一次来日,所以才会出现"爆买"这样的现象,"但今后可能中国游客会更倾向于购买一些有日本特色的东西以及真正的好东西,我们会在这些方面多花一些心思。"
一位近期到访大阪的中国游客告诉第一财经,三年多后故地重游,感觉大阪的中餐在不断充实。她欣喜地发现,除了通俗的中华料理,从大盘鸡到西安菜都开始遍地开花,"咖啡行业和国内连锁化效应不同,更注重小众和特色。通胀的确在上升,但也看品类。"
横滨市文化观光局观光MICE振兴部观光振兴课长斋藤信明也感慨说,中国游客这三年间有了质的变化。"与之前爆买家电、药品完全不一样,中国当前的消费生态已经很成熟了,这届中国游客追求一些新的附加值,需要日本旅游业提供新的内容。横滨也面临着这届中国游客对旅游体验满意度的考验"。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