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偿二代二期倒逼这一主要原因外,随着业务发展带来的资本金消耗,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也是险企积极补血的另一原因。"
在此背景下,年内保险行业资本补充动作频繁,多家险企开启了"补血"计划,通过增资、扩股、发债等方式引入资金。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保险业增资发债金额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
在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多家保险公司也透露了增资发债计划。例如,渤海财险表示,公司正在推进资本补充工作,一是推动增资引战,配合潜在意向投资者开展进场尽调工作;二是推动发行次级定期债。
中韩人寿引战增资已于7月得到监管批复,公司预计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大幅提升,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情况也显著好转。
都邦财险披露,公司也于近期增资资金已到位,待批复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至于未来保险公司发债和股东增资是否会维持在高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偿二代二期工程对资本的认定与要求更为严格,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保险公司发债和股东增资将维持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央行会同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相关细则,为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开辟新渠道。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相较于增资扩股和发债,增资扩股不仅取决于股东意愿,审批流程相对较长,也出现过增资计划未能获批和增资额缩水的情况,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也存在一定门槛。而永续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审批流程短、偿还期限由发行人确定的特点,加之不会稀释股权,对未来保险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是比较有益。未来,险企应积极通过发行永续债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