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快递企业确实也在业务和资本上尝到了甜头。近十年间,得益于电商红利,圆通、中通、韵达、百世、申通的快递业务迅速扩大,而阿里也以入股形式实现与前者的深入捆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阿里分别持股圆通20.15%、韵达2%、中通8.9%,并为申通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阿里也未忽视对菜鸟的看重。2019年11月,阿里以233亿元将菜鸟股权从约51%增至约63%。同年,菜鸟联合多家落地配公司上线本地配送服务"丹鸟",服务于天猫超市,一时被业内视为菜鸟模仿京东仓配、试水自营物流的开始。
紧接着,今年8月,菜鸟将"丹鸟"改名为"菜鸟直送",并将送货上门服务从天猫超市扩大到天猫国际业务。而在电商侧,同一时期,阿里上线家电自营业务"喵速达"。6个月前,其还在天猫App推出了"猫享自营",并强调送货上门等服务。
或许,疫情环境让顺丰、京东物流等品牌力借此上升,强化了菜鸟的紧迫感。抑或是近年阿里备受流量抢夺之威胁,而物流体验又是影响电商复购的重要因子,迫使着菜鸟必须解决末端履约问题。可见近几年菜鸟的想法确实在摇摆。
2015年,菜鸟把自己定位于"社会化物流协同、以数据为驱动力的平台"。到了2021年,万霖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坦言菜鸟的"纠结"。"关于菜鸟有很多争论,是做轻还是做重,做平台还是自营,做科技还是做物流?"他在会上表示,"最终我们发现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希望菜鸟是一家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
能确定的是,菜鸟并不想成为物流竞赛的旁观者。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认为,由于市场环境改变,企业每个阶段的资本投入和定位侧重点都会发生变化,目前菜鸟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未来其还要IPO,所以不同阶段它会运用不同策略。
北京商报记者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