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阿里继续增持日日顺物流。随着13.16亿港元债转股生效,阿里合计持有日日顺物流34%股权,但日日顺物流仍为海尔电器控股子公司。
另一边,京东则直接把德邦纳入麾下。今年10月,京东物流CEO余睿成为德邦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这场89.76亿元的收购让京东物流轻松获取了德邦现成的大件物流仓网体系和客户资源,从而填补前者大件领域的短板。"德邦在大件物流上深耕多年,举一个例子,为了减少大件破损,德邦还引入了华为云AI防暴力分拣系统,能自动识别拣货员扔、抛等分拣违规行为。"一位德邦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京东与德邦的联合能进一步加强平台履约,实现对更多品类的物流把控,阿里很难不心存芥蒂,毕竟谁也不想因为物流末端服务质量影响而损失掉电器家装市场这块肥肉。
左右摇摆难舍自营梦
"阿里越来越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一位电商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称,过去阿里资本入股通达系快递企业,却依然难控制货损等物流质量问题,由此折损了用户体验,因此阿里也开始模仿京东。
回想2013年,马云笃定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永远不做快递,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彼时刘强东隔空回怼"他用数据抢钱"。但很快,一场合纵连横就此展开。就在同年,阿里联手顺丰、圆通、中通等快递公司,以及银泰、复星、富春等大型集团企业,组建了一张名为菜鸟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就此以后,菜鸟与快递企业的关系变得暧昧起来。2014年5月,菜鸟电子面单上线,将市面上混杂的面单格式进行统一,既显著强化了快递作业效率,也无形中提升了对快递企业数据和服务的把控力。按一位快递从业人士的话来说,"快递企业开始为菜鸟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