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部分手机价格先涨价然后再降价?券后价格反而比平时贵(3)

2022-10-27 09:18  齐鲁晚报

为刺激消费,各大平台可谓是拼尽浑身解数。预售定金、凑单满减、品类消费券......一众花式玩法令网友们直呼"这简直比奥数还难""买个东西比上学听课还认真"。除了眼花缭乱的价格"搭配法则",电商平台将预售开始时间也由凌晨12点调整到了晚上8点,网友们纷纷戏称自己是"晚八人",甚至还衍生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晚八文学"。

除了价格算法复杂之外,另一种行为也让消费者们不禁感慨"优惠力度大不如前"。记者在一些网店发现,比起往年干脆利落的降价,今年品牌方更愿意通过大量赠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美妆促销打折的口号也从"满300减50"、"全场打折",变成了"买50ml送50ml"、"买60ml享117ml"。曾经在专柜被拿来免费赠送的小样们,如今在"双十一"的战场代替价格成为各大品牌比拼的"王牌"。

对于这样铺天盖地进货式的售卖方式,部分网友吐槽道:"去年赠的小样还没用完呢!"这一营销手段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调侃,认为品牌方"只想薅羊毛、割韭菜,促销毫无诚意"。赠品泛滥的背后是商品生产过剩、商家清库存快速回笼现金流的真相。

消协提醒:消费要理智,下单需谨慎

越来越早的预售时间、越来越繁琐的优惠条件、越来越冗长的下单步骤、"先涨后降""预售多花钱"的营销套路,令众多消费者精疲力尽,购物节所产生的争议与日俱增。

去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旨在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示》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提示,"双十一"期间,广大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同时提高维权意识,遇到侵权行为应当及时向平台企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出现问题,可拒收快递,及时与商家沟通进行退换货处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消费者们,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对于所谓的"拼单凑单"等花式算法也应该提高警惕,巧妙搭配避免落入价格圈套。消费者要结合实际选购商品,尽量选择口碑好、平台大、性价比高的商家。"双十一"促销周期长、活动多,消费者要提前规划、看清规则,购物后注意保留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10月26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省消费维权情况,并发出消费提示预警,提醒理性消费,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广大消费者面对商家"优惠、买一送一、清仓、返券"等促销打折活动诱惑时,应保持头脑清醒,货比三家;要仔细阅读商场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时限等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做到明白、理性消费;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详细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对打折商品或赠品也要当面查验质量。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消费者: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损或发现违法经营行为时,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