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延庆区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带动菊花和中药材种植为特色,创自有"四季花海花语"品牌,"京水源"注册商标,不仅成为京张优质农产品,更通过自建商城销往全国各地。"京郊农产不仅满足北京需要,而且利用资源优势走出北京,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表示。
"除了惹人垂涎的亮眼农产品,京郊农业对于北京还有拾遗补缺性质,在关键时期,表现在疫情期,也表现在价格波动期,京郊农业仍有巨大高光影响力。"洪涛表示,不少农企已成为北京市政府蔬菜应急储备单位。
■让农业新业态融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功能跃升,农业逐渐转向农产品应急保障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已是趋势。
目前,都市农业方面做得较好的当属新加坡。新加坡的"都市农场"有6个农业科技园,大量科技专业人员参与其组建和管理。"北京也可发挥出京郊农业的科技功能、社会教育与科普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体验的同时,让大城市能量带动京郊种业、产业、业态创新。"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表示。
张德欣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北京市民'菜篮子'添了新味,也为农业科研转化服务,同时农业新技术、农业附加品牌也将通过北京的资源、技术优势进行宣传与推广,让京郊农产名片打到更大平台。"
"京郊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且受北京城市定位影响大。"洪涛直言,北京现代农业在发展中还需立足北京发展规划,探索北京特点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在城乡深度融合下,要放大"大城市"市场优势和"大京郊"空间优势,统筹城乡产业、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北京都市农业不仅是在农村的农业,更应该有融于城市生活新业态,如都市建筑低碳方面,可以有'绿色植物墙',可以有屋顶的菜园。"孙文华认为。
"在发展中也应注意保护和开发并重。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设立生态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张德欣表示。未来智慧农业创意园也将是趋势。
在北京"大京郊小城区"格局下,"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成为主流。北京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势头正劲。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