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2)

2025-04-27 17:03  互联网

这时候我们就看出刘备集团人才匮乏的窘迫了:黄忠法正先后辞世,马超病危赵云消极,刘备能用的大将,也就是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等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二三线将领,真正拿得出手的谋士,也就是马良马季常一人而已,可惜他没能逃出夷陵:"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刘备活着的时候,基本不用诸葛亮带兵,他夺占西川,参谋长是庞统,进取汉中,参谋长是法正,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基本相当于曹魏的荀彧而不是荀攸:"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刘备是河北涿郡涿县人,他在徐州、荆州、益州都算外来户,既不像曹操那样挂着大汉天子刘协的金字招牌,也不像孙权那样有父兄打下的基业和留下的精英人才,所以他最怕的就是后方不稳,当地门阀士族也都各怀心腹事,如果不留下信得过的心腹留守后方,一旦前线失利,就会进退失据,连老巢都会丢掉--曹操出征,总是让荀彧坐镇后方,也有这方面考量。

诸葛亮是万万动不得的,如果诸葛亮跟着刘备一起出征,不但后方不稳,前线将士也可能饿饭。但是诸葛亮动不得,不等于其他人也动不得,在当年的刘备集团,起码还有四员大将可用,即使不能全部同行,去一两个也能为刘备分忧解难,起码不会让刘备败得那么惨。

读者诸君想到的第一个应该跟随刘备出征的,肯定是赵云赵子龙,此公不但冲锋陷阵悍勇无敌,断后也是行家,在计谋方面,也不在张飞之下。

当年的入川之战,赵云连下两城,诸葛亮和张飞各取一城,这起码能说明赵云也是有统帅大兵团作战能力和经验的:"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赵云在汉中之战空营计击溃曹操大军,并获得"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美誉,在后来的伐魏之战中以微弱兵力硬抗曹真主力,也是临危不乱:"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如果赵云随同出征,刘备就不会被围得那么窘迫,撤退时也不会一哄而散。

赵云确实在伐吴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消极,但是以赵云的人品,他即使不赞成伐吴,也不会在战斗中出工不出力,他只会保留意见而奋勇作战,起码能保证大军不会一溃七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