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姑娘从零学西语,独闯南美8年,给外国男友发工资

2022-10-10 13:23     今日头条

我,小镇女孩,为做外贸学西语,独闯南美8年,给外国男友发工资

我叫邹晗(@南美一姐),1987年出生在湖北荆州监利县的一个小镇上。家里做小生意的人比较多,我也耳濡目染,从小就对销售、做生意就很感兴趣。17岁,我离开湖北到大连上大学,为了做外贸,大学期间我疯狂练习英语。毕业后,在一家印度外贸公司做了半年助理,就开始自己跑工厂,赚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几年,我有过无数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眼界和思想也在此时被打开。一次参加展会时,我第一次听到了西班牙语,没想到这个对我来说全新的语言,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为我的南美生活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一晃,我在南美待了8年了。

自2014年至今,我一直在南美,为国内的外贸公司做翻译、做采购、跑市场、开发客户……期间,踩过很多坑,多次被骗、被偷,差点连吃饭的钱都没了,好在我都坚持了下来。如今,我一边带着一个五人小团队,打理着自己的外贸公司,一边通过自媒体分享着我将近10年的南美贸易经验。

我这样能折腾、爱冒险的性格,跟我的家庭关系非常大。父母做小生意都很忙,没有时间管我,我从小就被放养。家里的女性都特别能干厉害,奶奶当过乡长,很受人尊敬;我妈也是个能干乐观的人,从我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她就不停地跟我灌输:"我们家没有男孩子,你就是我们家的男孩子,要像男孩子一样能干。"但我并没有努力读书考试,成绩一直一般般。我的努力,基本都是在努力找机会做生意。

小时候,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在自己菜地旁拍下了这张照片。

监利县是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在码头附近,有着浓厚的经商氛围。那边的人普遍喜欢经商,而对考公务员当官没多大兴趣。小时候,我舅舅开了个粮油食品场,自产自销一些皮蛋、盐蛋、粮油之类的特产。我妈在舅舅的厂里帮忙加工皮蛋、盐蛋,就把我带身边。有时,我也会去菜市场卖卖菜、卖皮蛋。为了赚钱,还会去大街上捡瓶子卖,当然,这就纯粹是在电视上看到别人捡,觉得能赚钱挺好玩的。

后来,粮油食品场因经营不善关停了,舅舅又开了个小卖铺,妈妈开个小旅馆,两家挨着。我就经常帮舅舅卖东西,从高中开始,也帮妈妈接待旅馆的生意。从小看着大人们做生意,我脑子里经常就会想:哪些东西好卖?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怎么让更多人来我家住旅店?

上初中时,我(左)和姐姐(右)在农村吃酒席时的合影。

几乎从那时候,我就发现我对销售很感兴趣。我们湖北号称千湖之国,盛产菱角、荸荠之类的东西。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我发现很多人在吃荸荠,也去买了点回来吃,一吃,发现很甜很脆,水分也很足。我脑子一热,就开始撺掇我两个表妹一起去菜市场卖荸荠。我甚至策划好了整体方案:要去哪里把荸荠和竹签买进来,把荸荠削好皮,用竹签串成一串一串的,然后再到哪儿去卖……结果,我妹妹觉得不好意思,不想去,这个方案最终也没执行。

我对学习考试,可就没那么大热情,也没那么有天分。从小,我就有些偏科,语文还行,数学很差。不过,从初一开始学英语,我就很喜欢英语,英语成绩也还不错。2004年,我高中毕业,考到了东北财经商学院,是附属于东北财经大学下面的民办大学,是个三本本科学院。我妈读书时候成绩很好,但没读过大学,一直很遗憾。所以她砸锅卖铁要让我们两姐妹读大学。我考的虽然是个三本,一年学费一万多,好歹是个大学文凭,考上父母二话没说就送我上。对专业,我也没什么想法,考了个会计专业,那就去上呗。

一进大学,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重点嘲笑对象,我带着浓重湖北口音的普通话,普通话很不标准,一直到现在,我说自己叫邹晗,别人都以为我叫周涵。他们还觉得我又土又丑。大连和湖北的饮食习惯很不一样,没那么多辣吃,我就拼命吃甜食,一学期下来,胖了20斤。

加之,我从一个小镇来到大城市,就急于提升自我。一进校,就开始烫头发啦,疯狂买衣服啦,偏偏17岁的我衣品特差,很不擅长打扮,在同学们眼里,我还很招摇,一点也不低调。这些表现叠加起来的效果是:同学们看我都不爽,没几个人愿意跟我玩。

大学时期的我。

幸亏我性格大大咧咧,不合群就不合群,我也不在乎他们怎么说。没人跟我玩,我就疯狂练英语。那时候,李阳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我也深受其影响,整天就在校园里读英语、背课文,自己对自己说,找外教练。出去了,在大街上见到个老外,我就会追上去用英语跟人家搭讪尬聊。就这样,我练出了一口自认为还不错的英语口语。

当然,我的生意热情依然没有减退。一上大学,我就开始急着赚钱。先是进了一堆笔,和同学一起去女生宿舍挨个儿推销。进货后发现大部分笔都写不出字,卖不出去。一着急,就容易出事,2006年,我一个表姐跟我说:"你过淮北来吧,这里有个很好的机会。"我一听就心动了,立刻买了张车票。一过去,就被安排去"听课","讲课"的老师跟我说:"有个很好的生意,你的入门费是3000块钱。你只要找人进来,让他们交入门费,你搭建一个网络,就能赚百万。"

我一听立马就开始"执行"了,回到学校,已然无心上学,一门心思拉同学入伙,让他们交"入门费"。妈妈从家里跑来找我,说这是传销,我还执迷不悟,跟她说:"哎呀,这个很赚钱呀。"爸爸从家里坐车到淮北,把我拉出去,然后又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把我送回学校。

但我还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等爸爸一离开,我又跑回淮北了。后来,我爸给我打电话,知道我又回去了,就哭了,说我辛辛苦苦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解救你,把你送到学校,几天都没合过眼,你还执迷不悟,真的太让我失望了。我这个书实在读不下去了,老师同学都知道了这个事情,我妈就去学校给我办理了一年休学。父母眼看着我就要被毁掉了,赶紧报了警,这个传销团伙就被端掉了,而我也彻底知道了这是个骗局,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回到学校专心上课补学分,寒暑假就去绍兴柯桥实习。

我知道柯桥有很多外贸公司,2008年大学一毕业,我就买了张票坐火车直奔绍兴柯桥,凭着自己在大学里练出来的英语口语,找了家印度人开的外贸公司,给老板做助理当翻译,每月工资1600块钱。那时的柯桥,简直就是个地球村,跟义乌很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阿拉伯人,叙利亚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常驻绍兴柯桥,采购面料,然后销往全世界。做了半年翻译,我的市场敏感性就显现出来了--我发现了一款爆款面料。

大学一毕业,我就去绍兴柯桥,进了一家印度老板开的外贸公司做助理。

这款面料是一种全涤的面料,中国人不喜欢这种面料,因为很硬,上面还有金闪闪的配料,但印度人很喜欢,特别是印度女人喜欢用它做纱丽。一次,我帮老板去外贸公司要求报价时,偶然听到别人说这个面料在印度卖得很火。我当时就想,这个卖得这么好,我可不可以卖呢?我认识工厂,但没客户。

谁是印度市场的买家呢?首先就想到了在柯桥的印度中间商。我当时老板是印度人,他的圈子都是印度人,所以我就先从他的圈子开始,和他身边的朋友先搞好关系,了解印度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另一边开始着重开发柯桥当地的印度中间商客户,打通他们就可以打通印度的市场。这样,我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万块钱。大概过了半年,我又发现了另一个爆款,了解到这个产品的工厂大部分在福建长乐,就一个人跑过去找工厂联系货源,跟印度客户进行对接,又赚了十多万。

为了找到爆款面料的供应商,我自己一个人去福州跑工厂联系货源,闲暇时,在福州一个公园拍下这张照片。

毕业一年,赚了20多万,这让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于是,2009年夏天,我便从印度老板的公司辞职,从此开启了我的外贸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o,意为自由职业者)生涯。我先是拿10万买了辆车,就住在柯桥的出租屋里,开始自己接单做外贸。

但逐渐地,印度中间商客户大多开始直接对接工厂,价格越做越低,我的订单越来越少,看不到市场前景,我决定先停一停。但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自由职业的好处,再也不想回公司里上班了,就在网上发布兼职信息,一边接点英语翻译的活儿,一边四处寻找机会。

2011年5月,我在逛一个面料展的时候,听到一个中国男生在用一种我从来没听过的外语给人介绍产品。我就凑上去问他:"你讲的是什么语言啊?"他说:"西班牙语。"他跟我说,除了西班牙,南美国家也讲西班牙语。我当时对南美没有一点概念。他问我知道秘鲁吗?我说不知道。阿根廷?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我全都不知道。

但我看他跟我一样其貌不扬,看起来一样普通,我想,他能学西班牙语,我为什么不能呢?那时,我的外贸订单少了很多,我觉得一直做印度市场是没有前途的,如果学习一门新语言,会多很多机会。正好,我那段时间也没什么事可做,有的是时间。

学西班牙语那半年,我随时随地都在看西语书、念西语,还带着书去公园学习。

从展会一回去,我就在柯桥找到了一个小语种培训机构,花5500块钱报了个西班牙语培训班,老师是一名在西班牙留学回来的女生。没想到,就这么个连外教都没有的西语培训班,给我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

对我而言,学语言不难。因为我的英语口语也是靠自己练出来的。那半年,我每天基本什么都不干,就专注学西语。电视也只看中央九台西班牙语频道,还去网上搜了不少西班牙电影,甚至一边给客户写邮件,一边播放西语电影原音,每天泡在西语环境中。

当然,一边学西语,一边还要接英语翻译的单子,毕竟要养活自己嘛。2011年8月,我在网上接到了一个单子,要跟一个柯桥外贸公司老板去巴基斯坦。

我们去的是世界十大战乱恐怖城市之一的白沙瓦,外号"恐怖之城"。白沙瓦紧邻阿富汗,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阿富汗难民,妇女戴着蓝头巾,连眼睛都被一层网纱罩着,手上抱着孩子。路上随处可见乞讨的孩子和残疾人。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到处都是摩托车"嘟嘟嘟"的噪音。最恐怖的是,老板要持枪去他的客户家要债,我陪同翻译。这个巴基斯坦客户,欠了这个老板几十万美金。客户家门口,也有保安持枪站岗。这些景象我当时都不敢告诉家人,只在心里默默觉得,还好一切安全,什么都没有发生,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在巴基斯坦,只要出门,我就要戴好头巾。

这一趟的经历给了我不小冲击,不同国家的人所处的环境相差如此之大,这更坚定了我要走出去看看世界,去感受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的想法。练好西语是近在眼前的目标。在巴基斯坦,哪怕在可怕的白沙瓦,只要不忙,我都会拿出西班牙语教材朗读,自己跟自己说西语,强迫自己用西语思维去思考。

今日关注
更多